肺癌作为一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逐年不断增加的患者人数而备受关注。在临床上如何更科学,更规范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争取最佳的治疗结果,如何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时间,如何保证患者最佳的术后生活质量,目前是摆在每个肺癌医生面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肺癌病人和家属应该认识及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
规范化治疗在全球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中国也是一个难题,临床上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同样的一张片子,同样的病人,找了三个、四个五个权威的专家,观点都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相同甚至相反。患者在就医时经常一头雾水,难免有病乱投医,而不同医院的医生由于对肺癌疾病的认知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肺癌治疗的不规范。为了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必须把当前最新的、已被证实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使每位肺癌患者都得到最佳治疗,因此由我团队提出并推广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多学科治疗,即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肺癌的规范化治疗给病人带来哪些好处
1、规范化手术治疗是肺癌患者最重要、最关键的治疗手段;
2、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延长无疾病进展时间、降低局部复发率;
4、最大限度降低肿瘤微转移的情况和跳跃转移等复杂情况;
5、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分期,为后期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二、什么是肺癌的规范化治疗
根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制定的《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中要求:
(一)肺癌的手术治疗原则
在任一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根据诊断要求完成必要的影像学和心肺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并对肺癌进行c-TNM分期,以便于制订全面、合理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a、应由以胸外科为主要专业的外科医师来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和制订手术方案。尽量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同时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
b、肺癌完全性切除手术应常规进行肺门和纵隔各组淋巴结切除并标明位置送病理学检查,最少对3个纵隔引流区的淋巴结进行取样或行淋巴结清扫。
c、对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 6个月 复发或孤立性肺转移者,排除远处转移情况下,可行余肺切除或病肺切除。
I期和II期的患者如经胸外科医生评估认为不能手术,则可改行根治性放疗和/或全身化疗。
(二)下列情况可行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
a、Ⅰ、Ⅱ期和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和部分小细胞肺癌。
b、经新辅助治疗后有效的N2非小细胞肺癌。
c、部分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如能局部完全切除肿瘤者。
d、部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有单发脑或肾上腺转移者。
e、临床高度怀疑肺癌,经各种检查无法定性诊断,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三)下列情况不应进行手术治疗:
a、绝大部分诊断明确的Ⅳ期、大部分ⅢB期和部分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
b、心肺功能差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系统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简单来说,什么是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就是让患者接受规范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要求肺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都有统一的规范化标准。用统一的衡量标准判断什么样的病人可以做手术,而什么样的病人不能做手术。
三、不可忽视的不规范肺癌治疗现象
尽管肺癌规范化治疗的实施如此重要,目前仍有部分医疗单位由于认识或条件限制存在下列不规范化治疗及其后果的现象:
1、按照规范化治疗标准,本应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却不进行手术,转而进行放疗和化疗,使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并额外增加了负担;
2、按照规范化治疗标准,本不应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晚期患者却反而进行了手术;
3、符合条件并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肺癌病灶的切除达不到彻底根治标准,导致病灶残留并增加了术中播散,术后复发、转移等风险;
4、外科手术治疗中淋巴结清扫不彻底,导致肺癌术后容易复发、转移。
5、接受了外科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不进行规范化评估是否需进行适当辅助治疗比如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导致患者因术后未巩固治疗使肿瘤扩散风险增加;
四、肺癌规范化治疗的全过程
1、治疗前明确临床肺癌分期:
病人接受全身检查(避免重复患者近期在外院已完成的检查),包括胸片及胸部CT、头颅核磁共振、腹部脏器超声(或CT)、全身骨扫描用以除外远处转移,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可以考虑全身PET-CT替代上述检查,同时尽可能获取病理标本明确诊断(气管镜或气管镜下超声引导穿刺EBUS或CT经皮肺穿刺),最后完成肺癌的细胞类型诊断和临床分期,指导下一步治疗。诊断困难者由多学科组成的肺癌诊疗小组会诊。
2、实施规范化治疗:
①肺癌外科规范化手术治疗:要求切除肿瘤原发灶及所在肺叶并系统性清扫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一般包括肺门三个区域及相邻纵隔三个区域的淋巴结)术中操作还要严格按照“无瘤”手术进程,其内容包括许多环节,比如对切除组织断端如有怀疑残留可能者必须做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胸腔和伤口要用蒸馏水浸泡冲洗,突出肿瘤手术的专业性。
②非小细胞肺癌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进行规范手术,术后根据病理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术后辅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方案。依据该患者病理标本的基因检测结果选择适当的药物。对于术前明确诊断的术侧纵膈淋巴结转移或局部晚期的肺癌可进行术前新辅助化、放疗,肿瘤缩小降期者继续进行规范手术。
3、多学科合作进一步完善规范化:
对肺癌患者的诊断、评估、治疗和康复等多个阶段均与呼吸内科、肿瘤内科、放射科、病理检验科等多个权威科室合作,定期讨论协作,分享并改进规范治疗方案,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使患者的治疗方案得到更加全面的规范化。
4、术后长期跟踪复查随访:
所有手术病人均会建立完整的病情档案库,手术后通过多种方式(门诊、QQ或电话)定期联系病人或家属,了解恢复情况并指导术后康复和治疗,使病人全程得到规范化治疗。
术后患者两年之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部CT、腹部B超和肿瘤标志物等, 术后2年至5年内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可改为每年一次全面检查。
肺癌患者术后复查详细步骤及说明请见本站文章《肺癌患者术后如何复查》。
随着目前国际医疗水平的逐步推进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肺癌外科治疗规范化的进行已是势在必行,肺癌规范化治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在一些小的细节方面各个医院有自身的特点,但总的原则是一致的,让肺癌患者接受最佳治疗,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我团队率先在国内尤其是湖北省开展微创手术治疗肺癌,不仅切除原发肿瘤,还进行规范、系统性的淋巴结清扫,微创手术占我们所有手术的68%以上。肺癌的规范化治疗已成为我团队的常规治疗指南,经过长期统计,经我团队规范化诊治的肺癌患者3年及5年生存率均居于国际领先标准,同时也是规范化治疗对病人得益的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