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晚期肾癌的靶向药物有哪些?

对于局限性肾癌(即肿瘤局限于肾脏,尚未转移),外科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当肾癌到了晚期(转移性肾癌),外科手术的治疗价值有限,目前主要使用靶向药物,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为什么靶向药物能够治疗晚期肾癌?

如果把化疗比喻成“炸弹”,不分敌我,对肿瘤和正常组织都有杀伤力。那么肿瘤靶向治疗就好比“生物导弹”,其进入体内后,会特异性地与分子水平上的致癌靶点相结合而发生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对正常组织的伤害大大减少,是一种高效、低毒的理想治疗手段。

根据作用机制不同,靶向治疗药物也可以分为好几类,其所针对的靶点分子或蛋白,必须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5%~85% 的肾细胞癌内部富含肿瘤血管,并且肿瘤细胞表面存在许多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包括 V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PDGFR(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和 FGFR(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受体),这些过度表达的受体可以刺激肿瘤细胞的生长,或者刺激肿瘤内部新生血管的生长,导致肿瘤的增殖增大,这些就是有用的靶点。目前肾癌靶向治疗主要就是针对上述这些靶点,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切断肿瘤营养供应,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

治疗晚期肾癌的靶向药物有哪些?

目前,美国 FDA 批准治疗晚期肾癌的靶向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 舒尼替尼(Sunitinib)
  • 索拉非尼(Sorafenib)
  • 帕唑帕尼(Pazopanib)
  • 阿昔替尼(Axitinib)
  • 依维莫司(Everolimus)
  • 替西罗莫司(Temsirolimus)
  • 贝伐单抗(Bevacizumab)
  • 卡博替尼(Cabozantinib)
  • 乐伐替尼(Lenvatinib)

而国内当前能够获得的药物主要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和依维莫司。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是一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2005 年经美国 FDA 批准作为治疗晚期肾癌的一线药物上市。

早期一项针对中国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索拉非尼治疗后有 84% 的患者获得疾病控制,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 9.6 个月。

近年国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增加剂量或联合干扰素-α 能够提高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率,但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舒尼替尼

舒尼替尼与索拉非尼都属于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两者作用靶点略有不同,但都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

国外研究显示,舒尼替尼与干扰素-α 相比,使晚期肾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延长约一倍(28.1 个月 vs 14.1 个月),有效率也显著提高(47% vs 12%)。

一项针对国内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舒尼替尼治疗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 14.2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 30.7 个月,总体有效率 30.7%,且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

依维莫司

依维莫司抑制的蛋白被称为“m-TOR”,该蛋白同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当m-TOR被阻断后,新生血管形成减少,肿瘤细胞可能停止分裂,还可能出现自发性凋亡。依维莫司于 2009 年被美国 FDA 批准作为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治疗失败后晚期肾癌患者的二线治疗方案。

一项国际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那些使用索拉非尼和(或)舒尼替尼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使用依维莫司治疗相比安慰剂能够延长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约 3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 14.8 个月。

针对国内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二线使用依维莫司治疗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 6.9 个月,一年生存率 56%。台湾的一项研究显示,二线使用依维莫司治疗,中位总生存期达 20.7 个月。

此外,无论患者一线使用索拉非尼和舒尼替尼的治疗效果如何,二线使用依维莫司均有效。

阿昔替尼

阿昔替尼是一种口服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1,2 和 3 的强效和高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新生和肿瘤进展。2015 年获得中国药监部门批准,在国内主要用于既往细胞因子相关治疗方案(白介素-2、干扰素-α 等)失败的成人进展期肾癌患者;也可用于既往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失败或无法耐受的晚期肾癌患者。

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表明,阿昔替尼治疗那些一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癌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 6.7 个月,有效率 19%。

针对亚洲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试验中,阿昔替尼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 6.5 个月,有效率 23.7%。此外,既往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患者中,接受阿昔替尼治疗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 10.1 个月;而既往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患者中,阿昔替尼治疗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仅为 4.7 个月。提示既往接受细胞因子治疗的患者更可能获益于阿昔替尼治疗。

小结

由于靶向药物能够有效延长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因此,自 2006 年起,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EAU)等权威指南已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替西罗莫斯、贝伐珠单抗联合干扰素-α、帕唑帕尼、依维莫司、阿昔替尼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二线治疗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