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如何做?

乳腺癌患者常会听说“前哨淋巴结活检”这个词,究竟这个检查是怎样做的?以下将予以介绍。

注射前哨淋巴结示踪剂

示踪剂种类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剂包括染料示踪剂、核素标记物示踪剂两大类。

  • 染料示踪剂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缺点是在注射后弥散范围较广,部分保乳手术患者在染料注射部位会触及硬结,或出现局部皮肤染色现象。
  • 核素示踪剂的优点是术前即可用特殊仪器在腋窝探测到被标记的前哨淋巴结“热点”,在术中探测切除前哨淋巴结后,还可以根据腋窝的核素计数进一步确认切除的完全性。核素示踪剂的放射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

注射部位

关于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的注射部位,有研究表明,染料示踪剂和核素示踪剂注射于肿瘤表面、肿瘤周围的皮内或皮下组织、乳晕区皮内或皮下组织,均有相似的成功率。

注射时间

无论是进行乳房切除手术还是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均要先于乳房手术进行。核素示踪剂一般要求在术前 3~18 小时注射,如采用皮内注射法,可缩短至手术前 30 分钟,染料示踪剂一般在术前 10~30 分钟注射。

术中诊断前哨淋巴结

术中进行准确、快速的前哨淋巴结诊断可使前哨淋巴结阳性(即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避免二次手术。

前哨淋巴结的术中诊断方式有两种,即术中冰冻快速病理和术中印片细胞学,二者任一诊断阳性均可作为前哨淋巴结阳性,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诊断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的准确诊断对于腋窝精准分期、准确确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降低腋窝区域复发率等至关重要。标准的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是确定前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金标准。在进行术后病理诊断时,病理科医生会将前哨淋巴结切片并染色,联合或不联合免疫组化染色。医生一般不会考虑常规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提高对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

通过上述步骤进行腋窝前哨淋巴结检查后,医生即可对腋窝淋巴结情况进行精确分析,并进行下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