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后就可以顺利出仓了,但是,白细胞的质量即功能尚未恢复正常,尤其是异基因移植的患者,由于仍需使用抗排异药物,部分患者由于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免疫功能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
免疫功能低下时,容易发生真菌、病毒、细菌等各种感染。患者出仓后如何预防感染呢?
目录
预防真菌感染
首先是真菌感染的预防,相当一部分真菌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在土壤、植物、灰尘、建筑工地常常有大量的真菌,避免种植花草,避免接触花粉、施工场所的粉尘,家中打扫卫生时,尽量采用湿抹布、拖把擦拭,避免扬灰。空调滤网和导风板中常常有大量霉菌、灰尘附着,建议在使用前提前清洗干净。
健康人群由于免疫力正常,一般不易发生真菌感染,仅器官移植等免疫缺陷患者需要进行真菌的预防。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由于真菌感染发生率低,一般无需进行常规预防。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无论是否曾经发生过真菌感染,从预处理开始至移植后 3 个月都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等,能够有效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尤其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中。
耶氏肺孢子菌可引起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建议口服复方磺胺甲氧嘧啶预防耶氏肺孢子菌感染发生。
预防病毒感染
其次是病毒感染的预防,移植后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疱疹病毒(CMV、EBV、HSV、VZV),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不同的病毒预防方法也有差异。
疱疹病毒预防
移植后应当监测血液中 CMV(巨细胞病毒)和 EBV(EB病毒)的病毒含量,一旦发生这两种病毒感染,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抗病毒干预能降低病毒感染造成的器官功能损害风险。
对于 HSV(单纯疱疹病毒)和 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目前常规的预防方法是口服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肝炎病毒预防
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应当用抗乙肝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药物,使 HBV-DNA 转阴后再行移植。这类患者和 HBcAb 阳性的患者,存在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激活导致爆发性肝炎的可能,因此,移植后需要持续应用抗乙肝病毒药物,至少用至停用免疫抑制剂 1 年以后,停用抗病毒药物后仍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拷贝数。
此外,对于移植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也需要进行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常见肝炎病毒血清学的检测。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预防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常常发生在冬春季节,以飞沫传播为主。移植患者可通过佩戴口罩、手部消毒、避免与感染人群接触等方式预防。
预防细菌感染
最后一点是细菌的预防,建议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勤洗澡、更换衣物,尤其注意口腔、鼻腔、肛门会阴部位的清洁卫生,饭后漱口,便后用湿纸巾擦拭、清水勤洗肛门。
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注意皮肤消毒,尤其是发热、出汗时,避免微生物通过留置导管与皮肤的间隙进入血流引起感染。
总之,重视并做好预防移植后感染的工作,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对于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