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误区一:有些保健品能够治愈糖尿病。
保健品不能有效治疗、更不能治愈糖尿病。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应于特定人群使用。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服用保健品。
误区二:降糖药会损害肝肾功能,不能长期服用。
口服降糖药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并不大,只要严格按医嘱服用是不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相反,如果长期高血糖而不服药,那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会更大。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生化指标。
误区三:中药总比西药好。
中药的降糖疗效有限,对重症患者难以奏效。如果抱着用药偏见,不愿意采用降糖作用较强的药物,会贻误治疗。
误区四:糖尿病是可以治愈的。
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只能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离根治糖尿病还有相当的距离。
也有些患者血糖控制正常后便自行停药或减药,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虽然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治愈,但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血糖稳定控制在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工作、生活,也能享有正常人的寿命。
误区五:擅自停药。
目前,糖尿病尚不能彻底根治,需要长期治疗。患者经过服药治疗,血糖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痊愈,还应继续用药维持。同时不能放松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切忌擅自停药,否则会造成高血糖卷土重来、病情恶化。
误区六:频繁换药。
药效的发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几天后,对血糖、尿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要服至半个月至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
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
误区七:忽视个体化用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自己也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