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呈流行趋势,目前全球糖尿病发病人数已达1.94亿,预计到2025年可达3.3亿。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010年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糖尿病人群已达9400万。由于2型糖尿病起病隐袭,常常部分患者以肾病或眼病为首发症状,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存在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患病人口基数的增加,由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其中,糖尿病肾病是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国内外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有30%并发糖尿病肾病。2005年公布的亚洲地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发生率更是高达58.6%。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具有多种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首要的临床特征就是持续存在的白蛋白尿,和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出现的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通常可分为5期:1期表现为肾小球高滤过,部分患者可有腰部酸胀感,常为1型糖尿病确诊时表现;2期尿微量白蛋白间断出现,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3期又称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出现,并不断增加,而普通尿常规检测不到,必须通过特殊的方法才能检测到,常为糖尿病患病后7年左右发现;4期可在糖尿病患病后15-18 年左右出现,即普通尿常规中可检测到蛋白阳性;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绝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逐渐减退,会在未来5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5期。在肾衰进展过程中,尿蛋白排泄量并不减少,与肾病综合征同时存在,患者常合并贫血、营养不良,内科治疗非常困难,往往需要肾移植或透析治疗才能维持生命。然而早期发现可逆转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因此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是糖尿病肾病防治的关键。
糖尿病肾病的筛查指标包括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和眼底检查。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是微量白蛋白尿,半年内3次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 30mg/24h则认为存在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如果同时存在眼底病变则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大。其次是肾功能中的血肌酐水平,根据血肌酐水平可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的值。肾小球滤过率是判断肾功能状况的主要指标。对于糖尿病肾病诊断存在疑问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防病重于治病。血糖、血压、血脂、病程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首先,要强化控制血糖,要求糖化血蛋白控制在6.5%以下;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将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
其次要严密监控,一般1型糖尿病患者在病程大于5年的患者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起病隐袭,在发现糖尿病的伊始就应常规进行每年一次尿微量白蛋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