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化疗联合粒子治疗中央型肺癌

  患者男性66岁,因为咳嗽,纳差,疲乏,消瘦就诊,

  胸片怀疑肺癌,进一步CT检查。

  CT横断位

  CT冠状位

  CT报告 :右肺中央型肺癌并纵膈肺门淋巴结转移。

  支气管纤维镜取病理:低分化鳞癌。

  患者经济困难,一般状况差,未行PET -CT检查,未行基因检测。

  头颅核磁共振,全腹超声及骨扫描未发现其他部位肿瘤。

  多家医院胸外科求诊被拒绝手术治疗,患者一般状况差,消瘦,疲乏,肿瘤科拒绝化疗及放疗。建议中医及支持治疗。

  后来患者经朋友介绍到我科求治。

  当时患者一般状况差,需搀扶行走,咳嗽,纳差,先给予支持治疗一周后,患者体力稍有好转,反复交代病情后尝试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2014年10月10日 第一次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使用小剂量 吉西他滨加顺铂缓慢灌注,为节约费用,未使用微导管。

  三周后,患者体力稍有好转,行第二次介入化疗。

  2014年12月10日复查CT,肿瘤较前有所缩小,可见右上肺中央型肺癌并右上肺不张,纵膈稍向右侧移位。

  右肺肿瘤并肺不张

  肺动脉上部上方1厘米,可见肿瘤。

  可见纵膈淋巴结转移肿瘤

  右肺动脉上缘层面。此层面已经基本没有肿瘤。

  再次介入化疗,肿瘤动脉血供已经较前有所减少。

  4周后为节省医疗费用,改全身化疗。

  两次全身化疗后复查。

  肿瘤基本稳定。可见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肿瘤侵犯肺门及纵膈。

  肿瘤基本稳定。可见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肿瘤侵犯肺门及纵膈。

  肿瘤基本稳定。可见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肿瘤侵犯肺门及纵膈。

  肿瘤基本稳定。可见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肿瘤侵犯肺门及纵膈。

  肿瘤基本稳定。可见右肺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肿瘤侵犯肺门及纵膈。

  患者体质进一步好转。遂行碘125放射粒子植入术。

  2015年3月2日行碘125粒子植入术。

  粒子植入术。

  粒子植入术后继续全身化疗,粒子植入后两个月复查,肿瘤稳定。

  术后复查,肿瘤稳定。

  2014年10月 CT定位像。

  2015年8月10日 粒子植入术后5个月CT定位像。肿瘤较前明显缩小。

  点评:

  患者初次来诊一般状况较差,无法耐受全身化疗,我们给予小剂量的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作用目前逐渐被肿瘤科医生否定,但是我目前的观点是中央型肺癌一开始尝试介入化疗可能有比全身化疗更加好的效果,所以仍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幸运的是,这个患者属于效果较好的患者,经过三次介入化疗后,患者肿瘤有所缩小,而且体质逐渐改善,后来我们改行吉西他滨加顺铂全身化疗。

  患者为中央型肺癌行粒子植入有一定难度及风险,为减少气胸及出血等并发症,我们参考TPS计划系统的剂量,但并不按照TPS的穿刺及释放方法。本案例总共只穿刺两针,密集释放粒子,力求粒子释放射线能完全覆盖肿瘤,此患者没有出现气胸及咯血,术后第三天即出院随诊。粒子植入后半年复查,肿瘤未见明显强化,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无自觉不适,说明这种植入方法虽似有不够规范的嫌疑,但是仍然值得尝试。

  目前患者情况良好,因为经济原因未能考虑靶向治疗,继续密切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