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出现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双膦酸盐是一类重要的治疗药物。这类药物可用于哪些情况,如何应用?
双膦酸盐有何作用?
双膦酸盐类药物共有三代,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伊班膦酸(Ibandronic Acid)就属于第三代药物,可以有效抑制骨转移出现的骨并发症,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相关的骨丢失,维持骨密度,并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提高生存率。
对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唑来膦酸缓解癌痛的有效率高达 92.3%,并且不良反应少,已被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推荐为骨转移癌的一线治疗药物。
哪些情况下要用双膦酸盐?
目前,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使用双膦酸盐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2017 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推荐以下五类患者使用双膦酸盐。
- 骨转移引起高钙血症。
- 骨转移引起骨痛。
-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发现异常,X 线或 CT、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有骨转移。
- ECT 发现异常,X 线正常,但是 CT 或 MRI 显示有骨破坏。
- 影像学检查判断有骨破坏,即使没有骨痛症状。
怎样应用双膦酸盐?
目前研究显示,第三代双膦酸盐较前两代双膦酸盐的疗效更好、毒性更低,并且使用更方便,在临床中最常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双膦酸盐前,医生会要求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重点会关注血肌酐、血清钙、血磷和镁等指标。
双膦酸盐可与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止痛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伊班膦酸、帕米膦酸(Pamidronate)或地诺单抗(Denosumab),每月 1 次。连续用药 12 次之后,如果病情稳定,医生通常会建议更改为每 3 个月用药 1 次。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应告知医生,医生会酌情减少用药剂量和输注时间。
有文献报道,长期使用双膦酸盐有发生下颌骨坏死的风险,所以使用双膦酸盐前,医生会建议进行口腔检查,并提醒用药期间要注意口腔清洁,尽量避免包括拔牙在内的口腔手术,若必须进行口腔内操作,务必将用药情况告知口腔科医生。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一般可以长期使用双膦酸盐。但是长期使用时,最好每天补充钙(每天1200~1500 毫克)及维生素 D(每天 400~800 单位)。如果使用双膦酸盐期间发现有不良反应,并且明确与双膦酸盐有关,或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恶化、其他脏器转移并危及生命时,医生一般会建议停药。但是,经其他治疗后骨痛缓解并不是停用双膦酸盐的信号。
虽然乳腺癌骨转移属于晚期乳腺癌,但积极进行综合治疗、合理规范使用双膦酸盐,仍会对结局带来一定改善。使用双膦酸盐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务必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