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阿瓦斯汀/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也是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贝伐珠单抗先后被美国和欧洲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性肾细胞癌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贝伐珠单抗的主要作用机制为结合人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A,来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遏制肿瘤的进展。看似简单的机制,却能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那么贝伐珠单抗应用于肝癌的效果如何呢?
Table of Contents
贝伐珠单抗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效果
2008 年,《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发表了一项贝伐珠单抗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 Ⅱ 期临床试验研究。
该研究招募了 46 名不可切除的肝癌患者,发现 65% 的患者在治疗后半年内未出现进展,50% 的患者在治疗后 6.9 个月内未出现进展,53% 的患者存活时间超过一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存率趋于稳定。
患者中出现 3~4 级不良反应的很少。可见,贝伐珠单抗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表现出良好的生存期优势和安全性。
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的新进展
2016 年,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公布了另一项 Ⅱ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研究招募了 44 名不适合手术治疗和局部治疗、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患者,以贝伐珠单抗联合埃罗替尼作为二线方案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有效性和耐受性。
经过 33.8 个月的随访,43% 的患者在治疗后 16 周内肿瘤未发生进展,治疗后 3.9 个月内 50% 的患者肿瘤未发生进展,一半的患者活过了 9.9 个月,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从 7%~13% 不等。
由此可见,作为二线治疗方案,贝伐珠单抗联合埃罗替尼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治疗是可以耐受的,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显示出较好的生存优势。
当然,后续还需要开展筛选标准更严格、病例数量更多的 Ⅲ 期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贝伐珠单抗治疗肝癌的 Ⅲ 期试验正在进行
我们知道,一个新药能否通过注册审核批准上市,关键还是看 Ⅲ 期临床试验的结果。
正是由于 Ⅲ 期临床试验证据缺乏,贝伐珠单抗迟迟未能将“肝癌”这个适应证收入囊中,大大限制了贝伐珠单抗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尤其是手术及其他一线治疗失败、或是无法手术的患者,难免会感到遗憾。
就在 2018 年 3 月,一项对比“贝伐珠单抗 + 阿特珠单抗(PD-1/PD-L1 抑制剂)”方案和“索拉非尼(现今唯一被批准用于肝癌的靶向药物)”方案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 IMbrave 150 研究正式启动。
该研究也是迄今第一个探索贝伐珠单抗治疗肝癌效果的开放、随机对照、Ⅲ 期临床试验。目前该试验仍处于“患者招募中”的状态,但它无疑是未来贝伐珠单抗拓展肝癌适应证的希望。
小结
贝伐珠单抗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尤其是不适合进行手术且经过其他一线治疗无效的患者)的一线及二线治疗的探索方面,表现出了突出的疗效和安全性,给晚期肝癌患者带来了一线生机。
值得一提的是,含有贝伐珠单抗的一线治疗方案在亚洲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过往的 Ⅱ 期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这对亚洲(包括中国)的晚期肝癌患者来说,都是振奋人心的结果。
尽管过往的很多相关研究都是多中心的,但纳入的患者数量仍然不够。仍需要大规模的 Ⅲ 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针对不同方案、不同人群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