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人群中针对胃癌进行精细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并及时治疗。筛查胃癌时,可能会用到哪些方法呢?本文就此做一介绍。
目录
血液检查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检测
PG 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包括 PGⅠ和 PGⅡ。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液中的 PGⅠ水平和(或) PGⅠ/Ⅱ 比值(PGR)会降低。研究者认为,将 PGⅠ不大于 70 μg /L 结合 PGR 不大于 3(不同检测产品的参考值范围可能不同)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参考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
胃泌素-17(gastrin-17,G-17) 检测
G-17 是反映胃窦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G-17 本身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血液中 G-17 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G-17 检测联合 PG 检测对于发现胃癌具有重要价值。
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 、糖类抗原 19-9(CA19-9)、糖类抗原 72-4(CA72-4)等。但在进展期胃癌中,这些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仅为 20%~30%,在早期胃癌中,阳性率甚至低于 10%。因此,肿瘤标志物对于筛查早期胃癌的价值有限,一般不建议作为胃癌筛查的常规方法。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 1994 年将 Hp 列为胃癌的第 Ⅰ 类致癌原。目前认为 Hp 感染是大多数胃癌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发生是 Hp 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Hp 感染检测已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Hp 筛查的方法为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即血清 Hp 抗体检测),也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检测,即尿素呼气试验(UBT)。
电子胃镜筛查
普通胃镜检查适用于发现进展期胃癌,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早期胃癌的发现通常更依赖于医生的胃镜检查经验,对于一些胃癌风险高的人群,医生在以胃镜进行筛查时通常更倾向于借助电子、化学染色和放大胃镜设备等,也即所谓的“胃镜精查”。
虽然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是胃镜检查依赖设备和内镜医生经验,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痛苦,患者接受度较差,因此,即使在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尚未实现应用胃镜行大规模胃癌筛查。目前在我国,胃镜只是被用于在具有一定胃癌风险的人群中进行定期随访检查。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因阳性率低,且具有放射性,因此不推荐用于胃癌筛查。总的来说,在胃癌筛查中,医生通常会先采用非侵入性的方法(例如血液检查)筛选出胃癌高风险人群,然后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有目的的胃镜下精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