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了解机器人手术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可控的多功能自动机械手,是多种技术进步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可以有效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精确性、灵活性和稳定性。

手术机器人的发展演变

1997 年,Himpens 医生等人于布鲁塞尔首次应用机器人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0 年,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于美国被批准进行外科手术,2006 年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引入我国。可以说,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出现和不断进步开创了微创外科的新时代。

2002 年,Hashizume 等首次报道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胃癌根治术。目前对机器人胃癌手术的探索正在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展。

我国开展情况如何?

2006 年,我国首次引入了手术机器人系统,2010 年开始出现了较多的胃癌机器人手术的临床报道。由于机器人系统价格昂贵,目前我国的装机总数远少于欧美发达国家,且完成的机器人手术大多数为妇科、泌尿外科等相对较小型的手术。

尽管如此,我国胃癌领域的机器人手术正在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中心已能完整开展胃癌机器人手术,未来必将更加普及。

哪些患者可以接受机器人胃癌手术

机器人胃癌手术的适用人群与腹腔镜手术类似,主要可用于以下患者:

  • 肿瘤浸润深度不大于 T4a 期;
  • 术前、术中分期为Ⅰ、Ⅱ、Ⅲ 期。

有以下情况时,禁忌进行机器人胃癌手术:

  • 淋巴结转移灶融合并包绕重要血管;
  • 有严重其他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麻醉;
  • 腹腔内见广泛严重粘连;
  • 出现穿孔、大出血等的急症手术;
  •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 妊娠。

手术机器人有哪些主要优势?

对于手术医生来说,可以比较轻松地坐着进行手术,更利于完成长时间的高难度手术而不易疲劳。系统滤除了人手的震颤,减少了对组织器官的误损伤。逼真的三维成像系统和高放大倍率,使得医生对手术区域的观察更加细致。机器人的多关节系统的灵活度和弯曲度甚至超过人手,可以完成腹腔镜手术中不能完成的动作。并且,机器人的稳定性高,可以连续完成精密动作。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机器人还可以经网络实现远程手术。

手术机器人尚有何不足?

机器人缺失人手的触觉,无法分辨硬度、韧度、搏动和温度。对精细物的操作没有“力反馈”,术者只能凭视觉判断。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均显示,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及疗效相比于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并无差别。

就目前而言,机器人手术在合适的胃癌患者中已能体现出其自身优势。且机器人手术的优势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增强,是未来手术方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陈瀚宇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