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是一名年轻的工程师,在一次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中,通过 B 超发现其左侧肾脏出现了一个直径 7 厘米大小的肿瘤,负责体检的医生建议其赶快到大医院确诊。小王带着紧张的心情来到大医院的泌尿外科,做了 B 超、血常规、尿检、肝肾功能检查、增强 CT 等,最后确诊为肾癌。但是小王仍禁不住怀疑,“诊断准确吗?会不会是误诊?不会真是肾癌吧?”
那么,确诊肾癌到底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目录
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目前,医学上发现或诊断肾癌主要是通过医学影像学检查,包括:
- 腹部 B 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
-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
-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检查或 PET-CT 检查。
根据影像学检查所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肾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决定是否要手术治疗。
在上述影像学检查手段中,最简便易行的诊断肾癌的方法就是 B 超,尽管其诊断肾癌的准确率不如 CT、MRI、PET 或 PET-CT 检查,但很适合作为简单的初筛手段,有助早期发现肾癌。B 超甚至可以发现直径 1cm 的小肿瘤。
B 超、彩超、CT、MRI 检查都是常用的诊断肾癌的方法,医生通常是先进行 B 超或彩超检查。如果发现异常,会进行 CT 检查加以确认;如果 CT 检查仍不能判定肿瘤的性质,或者 CT 检查发现伴有下腔静脉瘤栓,或者患者有肾功能不全,则需要进行 MRI 检查。
PET 或 PET-CT 检查价格昂贵,而且诊断肾癌的准确率并不比 CT 或 MRI 更高,所以临床较少用于肾癌诊断,但其在发现肿瘤远处转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此外,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推荐患者做以下影像学检查:
- 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判断有无肺转移。
- 头部 CT/MRI 检查:判断有无脑转移。
- 核素肾图检查或静脉尿路造影( intravenous urogram, IVU):用于那些不能进行 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帮助判断肾功能状况。
- 核素骨扫描(ECT):发现骨病变或骨转移。
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
目前肾癌并无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所以不能通过血液检查来判断肾癌。但通过抽血化验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肝肾功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预后。
例如,通过检测血中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可以了解肾功能状况,而检测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这些指标是否异常,以及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的效果。
肾穿刺活检有助明确病理诊断,但对手术患者无必要
虽然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的金标准,但肾穿刺活检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医生通常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就能准确判断肾癌,并决定是否手术,而对于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无需再进行肾肿瘤穿刺活检,因为术后可以直接将切除的肿瘤标本送检。
肾穿刺活检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肾脏肿瘤较小,暂时选择不治疗,而采取积极监测以观察肿瘤进展的患者;
- 年老体弱、无法手术的患者;
- 不能手术,而选择进行射频消融、冷冻消融、靶向治疗或放化疗的患者。
上述情况的患者可以选择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后来……
小王最后不放心,又换了一家三甲医院去确诊,接受的是同样的检查——B 超、CT、抽血化验……医生告知他,肾脏肿瘤较大,应立即手术。于是小王接受了左侧肾脏全切,术后肿瘤标本病理检查报告显示为肾透明细胞癌,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肾癌类型。目前小王恢复良好。
不过有时小王也会感到后怕,要不是单位组织体检,通过 B 超及时发现了肿瘤,自己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才会确诊,肿瘤细胞真是悄无声息、难以察觉,看来以后也要提醒家人和朋友们重视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