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的小林是一位职场白领,平日工作中开朗乐观的她,最近变得焦虑起来。原来刚刚一次体检中查出了乳腺小叶增生,“使劲捏乳房,还真有点疼,会是乳腺癌吗?”
想起微信文章里常提到乳腺癌高发的消息,小林忧心忡忡,生怕自己沾上这倒霉病。
事实上,小林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也困扰着大多数中青年女性。根据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分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报告数据,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第一大肿瘤,每年有近28万新发病例。
“乳腺结节”、“乳腺囊肿”、“乳腺纤维腺瘤”……这些体检报告单上的诊断结果,乍一看去,还真是有点和乳腺癌沾亲带故的样子,但其实很多貌似很像肿瘤的乳腺疾病,绝大部分是良性病变,真不能轻易划等号!而只有医生提示是乳腺癌癌前病变疾病,才应该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和警惕。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些我们常常见到的乳腺疾病,哪些是乳腺癌真亲戚,哪些是假亲戚……
目录
01乳腺增生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乳腺增生,其实是一种症状,不能算是病,它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上讲,乳腺增生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以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目前看来,致病原因主要是内分泌功能紊乱。
与乳腺癌发病年龄段类似,乳腺增生也是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查出乳腺增生的女性,很多会同时有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病人也会合并乳头溢液。对于乳腺增生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很重要,如果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以向亲人或朋友寻求帮助和倾诉。有研究表明,建立起积极和放松的心态,是防御乳腺增生最好的武器!
所以,乳腺增生是一种良性乳腺疾病,但是不是就完全不必担心呢?当然不是。
有临床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症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复杂多样,情况不同,危险性也各不一样,比如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1%~5%,只有在活检证实为非典型增生时,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才会明显增加。但是,大约有80%的非典型增生病人,终生都不会发展为乳腺癌!
所以,尽管乳腺增生变成乳腺癌的几率不算高,但一旦被选中那就是100%,记得定期复查和随诊,切不可掉以轻心。
02乳腺炎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乳腺炎,顾名思义,通常是由感染引起的乳腺炎症。
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均可患病,但最常见于哺乳期女性,通常发生在分娩后前3个月。我们常听说,会有许多乳腺炎患者分娩后哺乳期停止了母乳喂养,但实际上继续哺乳是安全的,不会对婴儿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还有助于清除感染。
乳腺炎通常累及一侧乳房,症状进展较快,如果治疗不及时,乳腺炎的症状可能加重,感染部位形成含有脓液的囊肿,表现为坚硬、疼痛的肿块,即乳房脓肿,如果早期发现,通过药物治疗是比较容易治愈的。
一般来说,乳腺炎不会导致乳腺癌,但哺乳或怀孕期间确实是炎性乳腺癌的高发期,如果有癌细胞浸润淋巴管,诱发炎症导致炎性乳腺癌,恰好这段时间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波动、免疫力下降的阶段,癌细胞就会趁虚而入出现恶性变异,变得凶险。
如果演变成炎性乳腺癌,症状主要是皮肤红热肿痛,还会出现橘皮样表皮不平整,这时就一定要引起警惕了!
对于乳腺炎患者,多休息、多喝水,对患侧乳房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或者冷敷,都会有助于减轻疼痛,改善乳腺炎病情。
再啰嗦提示一下,多数患者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新手妈妈们为了预防乳腺炎发生,每次哺乳后可以晾干乳头并使用乳霜,以预防乳头皲裂,避免紧身的衣物,特别是乳房胀满时,断奶后也应逐渐停止母乳喂养。
03乳腺结节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乳腺结节,其实是一个“统称”,是指病灶的大小,而不是病灶性质。小于3厘米的病灶在影像学上都可以称作结节。乳腺结节可以是良性的,比如乳腺囊肿、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等,有些结节如果是恶性的就是乳腺癌。恶性还是良性,只能通过活检后送病理才能诊断。
是不是发现结节就必须手术活检呢?并不是。良性或恶性结节,在超声或钼靶检查上的表现会有不同。影像学发现的结节一般会有个分级(0到6级),也就是我们在报告单上看到的几个英文字母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根据具体分类可以大概判断结节的好坏,超声或钼靶提示BIRADS(3)或以下,甚至到4a都不用紧张,良性的可能性很大,可以继续观察。而如果到了BIRAD(4C)甚至5、6,乳腺癌的几率就增加了,医生一般会建议做活检诊断。
因此,体检发现乳腺结节不必紧张,尤其是小于5mm的多发结节,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的,一般都可以先观察,定期复查,每3到6月检查一次。超过5mm的结节,需要结合影像学的BIRADS分类来判断。
04乳腺囊肿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有时候,触摸乳房时,是否会感到凹凸不平或像绳索一样?是否有时会感到肿胀或摸起来疼痛,特别是在外上部?如果是的话,你可能患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乳腺囊肿,也称为“乳腺纤维囊性变”。这种情况下,指的是乳房中两种自然发生的情况:出现纤维组织和良性(非癌性)囊肿。
乳腺囊肿是一个充满液体的肿块或囊,可以在乳房中移动。如果液体积聚,则会拉伸周围的组织,囊肿是无害的,但可能会疼。
这种乳腺囊肿是正常的,并不是癌症,患癌的风险也并不会因为得了乳腺纤维囊性变而增加,大约一半的女性会在20多岁到50多岁之间发生乳腺纤维囊性变。该情况在绝经期后很少见,但是如果正在接受激素治疗,也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常情况下,乳腺囊肿不需要任何治疗,医生可能会对囊肿进行穿刺并引流,可以减轻疼痛和压力,但液体会重新集聚。有时,囊肿也会自行消失。一些女性发现,如果避免摄入咖啡因,症状会得到缓解。研究尚未证明这两者之间的关联,但是如果有乳腺纤维囊性变,可以试着减少咖啡因的摄入,或许会有帮助。
05乳腺纤维腺瘤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乳腺纤维腺瘤,是年轻女性(15~30岁)的常见肿瘤,在女性中发生率约为10%,约占到乳腺良性肿瘤的3/4。当患者发现乳房出现肿块时,很容易引发恐慌情绪,对生活和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最好能够及时就医诊治。
目前为止,乳腺纤维腺瘤的具体病因还尚不明确,关键机制可能是雌激素对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的过度刺激,致病机制主要体现在乳腺细胞对雌激素异常敏感,或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乳腺纤维腺瘤的生物学行为良好,通常不会侵犯周边组织或向远处转移。仅有极少数可能发生癌变,形成乳腺肉瘤或乳腺癌。
不过,乳腺纤维腺瘤由于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并且还可能在妊娠期发生体积明显增大,因此医生通常都会建议肿块体积较大的患者最好在确诊后尽早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尽可能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术后还需对切除的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才好。
06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
根据2003年世卫组织(WHO)乳腺肿瘤分类,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以下大约1.5cm的1、2级乳管,又称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外周型乳头状瘤是指终末导管-小叶系统发生的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为5%~1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产后妇女,通常累及 35-55 岁的女性,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作为乳腺乳管中的一种良性(非癌症)疣样生长物,通常见于乳头附近,可能会导致乳头溢液,也可能导致乳房疼痛和形成可触及的肿块。如果出现单个乳头状瘤,并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临床体检能触及肿块时,手术切除病变导管送检即可,待病理回报后,再考虑做下一步治疗。
07乳腺非典型增生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一般情况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那么非典型增生其实就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阶段的中转站。
乳腺非典型增生,是指异常细胞在乳腺导管(导管不典型增生)或腺小叶(腺小叶不典型增生)中增生,有时通过乳腺活检被发现。尽管此疾病非癌症,但与无乳腺异常的女性相比,罹患不典型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高4~5倍。
08乳腺原位癌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乳腺原位癌是乳腺癌吗?既是又不是。
为何这样说呢?乳腺内原位癌,其实是发生在乳房的癌前(pre-cancerous)病变或非侵袭性癌症,也被称为0期乳腺癌,若患上乳腺原位癌,表示乳房中一个或多个乳腺管内有发现异常细胞。“原位”意味着异常细胞还没侵犯乳腺管之外的其他乳房周边组织。
乳腺原位癌,包括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原位癌。虽然同为非浸润性癌,但二者发病情况、生物学行为和结局转归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治疗方案也不同。乳腺导管原位癌若没有接受治疗,约有20-30%会发展成乳腺癌。
乳腺小叶原位癌,发生于乳腺小叶末梢导管,一般认为,其较经典的小叶原位癌更易合并浸润性癌,或许是多形性小叶癌的癌前病变。
导管内原位癌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尽量降低其进展为浸润性癌的风险,减少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这点对低危患者更为重要。根据 1991~2010 年美国 SEER 数据库中导管内原位癌患者数据,43% 的患者接受保乳手术联合放疗,这是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纯导管内原位癌,只有在全部标本中确认没有浸润成分时,诊断才成立,一旦发现浸润成分,就要参考浸润性癌了。目前,导管内原位癌治疗时乳房处理主要从微创活检、乳房切除再到保乳治疗。
总之,对于乳腺原位癌,须结合肿瘤类型等情况综合考虑,医生会在参考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09侵袭性乳腺癌
相关指数:★★★★
凶险指数:★★★★
侵袭性乳腺癌,可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是从始发的乳腺部位扩散到周围正常组织的癌症。
目前,侵袭性乳腺癌的最常见类型是侵袭性导管癌,始发于乳腺导管(将乳汁从乳腺小叶输送到乳头的细管)内壁。另一种类型是侵袭性小叶癌,始发于(乳腺)小叶。
2012年8月,来自美国塞德曼癌症中心和凯斯西储大学案例综合癌症中心的内科科学家刊登在《乳腺癌研究和治疗》期刊上的一项新发现表明:长期缺乏睡眠会导致更多的侵袭性乳腺癌的发生。如果你有熬夜的习惯,趁早改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