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每年因吸烟而致死的人数将达1000万人。烟草所含的3500种化学物质中至少有43种是致癌物质。烟草中的尼古丁(烟碱)进入血液后6 秒即可到达大脑,对交感神经产生影响,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堵塞皮肤表层血管等,通常表现为短暂的兴奋与随后的抑制,即烟瘾。燃烧时释放的焦油——致癌剂,以及一氧化碳、氰化氢、甲醇、砷、丁烷、萘、滴滴涕和刺激性烟雾,都是吸烟时吸入的物质。
吸烟可直接造成呼吸系统损害,导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发生;可使心血管系统供血不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等发生;还可引发口腔和喉部疾病、消化道疾病、膀胱病变,影响胎儿生长和发育等;被动吸烟同样会对周围健康人造成毒害。祖国医学认为,嗜烟辛辣之品,可灼伤肺金、炼液为痰,久之会耗伤气阴、致痰瘀内结,变生各种相关病证。
各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量与肺癌死亡率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每日吸烟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肺癌死亡危险度就越高。吸烟开始的年龄早、肺癌危险度也会增加。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最为主要的致病因素。虽然患者自身因素在COPD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但吸烟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纤毛运动发生障碍;会减弱肺泡吞噬细胞的吞噬、灭菌作用,降低局部抵抗力;能引起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这些都是COPD形成的病理过程。吸烟还是支气管哮喘的恶化因子(机制尚不明确)。另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在男性吸烟者较多,合并肺癌的几乎都是吸烟者。
与烟草有关的死亡大多是呼吸道疾病和肿瘤。这些疾病的死亡率与每日吸烟量及吸烟时间成正相关。根据估算,中国1990年归因于烟草的死亡数为60万(男性50万和女性10万,35~69 岁30万和70岁及以上者30万) 。其中30万例死于呼吸道疾病,20万死于肿瘤,10万死于血管疾病。在中国目前烟草引起的死亡中,慢性肺病占45%,肺癌占15%,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肺结核者各占5%~8%。
所谓吸烟引起某种疾病,意味着因吸烟使过早死亡的概率增加。许多吸烟者并未患肺癌(因此,吸烟并非肺癌的“充分病因”) ,某些非吸烟者却得了肺癌(因此,吸烟并非肺癌的“必需病因”) ,但是,许多患肺癌的吸烟者如果不吸烟,就不会得肺癌(因此,吸烟是肺癌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不吸烟并不能避免死亡(因为最终每人均会死亡) ,但吸烟使人早死,那些35~69岁因吸烟致死者约损失20~25年寿命。目前2/ 3 男性在25岁前已吸烟,戒烟者很少,持续吸烟者中约有一半将在中老年时过早死亡。如果目前的吸烟模式继续下去,现在0~29岁的3 亿中国男性中,最终将有1 亿人将因吸烟而过早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