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聊到底什么是PET-CT。
目录
什么是PET-CT?
PET-CT 其实是 PET和普通的 CT 扫描两种检查的结合。
CT是解剖图像,把人体从上到下横断面的解剖结构一层一层地展示在医生面前,每一层都只有几毫米。
PET 检查需要往体内注射造影剂,成分类似葡萄糖,用放射性物质进行了标记,可以观察体内葡糖糖的代谢,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和病变(包括恶性肿瘤)摄取葡萄糖多,就会显影,是功能显像。
把PET和CT的两种检查结果融合,既可以看到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解剖的信息,也可以通过葡糖糖的代谢情况分辨肿瘤的性质。
譬如在CT上看到一个高度可疑肺癌的病变,然后在PET上看到它呈现一个高代谢的征象,像“燃烧”的火焰,那么很可能这个病灶是肺癌。相反,如果发现这个病变并没有太多的葡萄糖摄取,呈现低代谢的征象,那么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
所以,PET 和 CT 结合所带来的意义,远大于单独进行PET和CT两项检查的意义。
PET-CT诊断肺癌,有哪些作用?
1、首要作用是评估肿瘤的侵袭范围
换句话说,就是排除其他部位有没有转移。在过去PET-CT尚未普及的年代,排除其他部位有没有转移只能分别做头颅核磁、全身骨扫描、腹部和颈部的B超等等检查。
然而即使是做了这些检查,也只是把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进行了筛查,并非全身检查。而 PET-CT 相当于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把你从上到下扫描一遍(常见扫描范围是头颅顶到股骨上段)。
2、协助医生判断肿瘤的特性
对于肺癌来说,PET-CT 的准确度大约在 70%~80% 左右,就是说 PET-CT 宣判“肺癌”的10个人里面,有7、8个都是准确的,这是 PET-CT 作为“基层人民法院”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当然,最终还要由“最高级人民法院”进行裁决,也就是病变切除下来之后要做的病理检查。
但病理检测必定面临着穿刺或者手术活检。对于岁数比较大、又有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样的风险往往也是不能承受的。所以 PET-CT 能够给出一个非常可靠的信息,告诉我们到底要不要去冒这个风险。
PET-CT诊断肺癌,有哪些不足?
1、它发现的病变,不一定都是肺癌
PET-CT 有 20%~30% 的失误率,例如它判断肿瘤已经转移到别的地方了,但后面做了手术发现根本没有。
这是因为,它不是针对肿瘤的,而只是在代谢比较旺盛的器官和病变可以显像而已。因此,出现“燃烧”现象的不一定就是肿瘤。举个例子,心脏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之花绽放在胸膛里,它是肿瘤吗?当然不是。既往得过的咽喉炎、小时候车祸碰伤肋骨导致的慢性肋软骨炎、肺里的结核瘤、腹腔里面的良性增生性疾病,这些统统都不是肿瘤,但是也会在 PET-CT 上表现出“明亮”的特性,来干扰我们的判断。
2、对“磨玻璃影”并不擅长
对于肺癌,1厘米的小病变、或者实性程度小于 50% 的“磨玻璃影”,PET-CT 的诊断有效性是非常低的,很容易漏诊。
这是因为这些小病变是肺癌的萌芽阶段,生长本身就十分缓慢,吸收的葡萄糖也少,因此在 PET-CT 上看,并不会呈高代谢状态。
3、颅脑成像要“帮手”
PET-CT对于颅内的病变判断较差。
PET-CT在检测肺癌脑转移的价值有限,这是由于正常脑组织葡萄糖摄取高,造成 18F-FDG 造影剂生理性摄取呈现高代谢,与肿瘤难以鉴别,此时需要借助其它 PET 造影剂,如 11C-MET。
临床常用头颅的核磁共振检查,判断脑转移的情况。
4、价格昂贵
由于医疗改革的原因,PET-CT比之前价格降低了不少,但仍然比较昂贵:在北京各医院大约是7000~10000元不等,其中有2000左右是药费,能够医保报销,检查部分的费用是不能报销的。因此,医生主张有选择性地推荐患者做此检查。
小结
作为术前检查,PET-CT比传统检查更有优势,但也有“盲点”,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做,请根据医嘱来执行。我们也要科学理智地看待它,“贵”不代表就是“万能”的。它只是给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手术等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是我们的帮手,而并非唯一的依赖。
共同审核: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陈志勇医生 张嘉涛医生
共同作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王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