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可以早期发现的

  早期胃癌病人可以没有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食欲不振、泛酸、疼痛、恶心、嗳气等,而这些症状并非胃癌特有,可见于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黑便或上腹部包块等症状;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如有上述症状请及时就医,目前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最好的方法是胃镜检查,胃镜检查不仅可以直观的放大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各个部位,而且还可以对病变粘膜进行活组织检查,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目前胃镜检查加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目前的胃镜不仅清晰度高,而且还可以在检查的同时进行窄谱成像(NBI)和电子光染色(i-Scan),大大提高了对常规内镜下检查不显著的病灶的识别率。如果必要和可以在胃镜下对粘膜进行化学染色(靛胭脂),这有利于微小病变的识别。并且随着胃镜技术的发展,对于一些小范围的浅表的胃癌可以进行胃镜下的粘膜切除术(EMR)或粘膜剥离术(ESD)进行切除,不必要进行大部胃切除,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对于对胃镜检查具有恐惧心理的患者还可以选择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在睡眠中完成胃镜检查,无需忍受痛苦。

  1、胃的癌前期状态包括:

  (1)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2)恶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中10%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我国较少见。

  (3)胃息肉:腺瘤型息肉虽然占胃息肉中的比例不高,癌变率较高。直径大于2cm者癌变率更高。

  (4)残胃:胃良性病变手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瘤称残胃癌。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

  (5)慢性胃溃疡:胃溃疡本身并不是一个癌前期状态。而溃疡边缘的粘膜则容易发生肠上皮化生与恶变。

  (6)巨大胃粘膜皱襞症(Menetrier病):血清蛋白经巨大胃粘膜皱襞漏失,临床上有低蛋白血症与浮肿,约10%可癌变。

  2、胃的癌前期病变包括:

  (1)异型增生:亦称不典型增生,目前称上皮内瘤变。特别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还包括原位癌)容易发生癌变。

  (2)肠化生:肠化生是胃肠型腺癌发生的必要基础,特别是较广泛的中重度肠化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有以上情况的患者应及时或定期复查胃镜。另外,年龄大于40岁长期进食腌制食物,感染幽门螺杆菌伴有上腹不适症状的也应该及时进行胃镜检查。

  因胃癌的症状缺乏特异性,所以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感;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呕吐、黑便等症状,特别是较长时间反复出现这些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即便是年龄小于40岁的患者,因为近几年检出的胃癌患者的年轻化倾向较明显,我们诊断的最小的胃癌患者只有14岁,小于30岁的胃癌患者每年都会检出数例。因此,在目前我国还无法做到对胃癌进行普查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觉性的筛查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