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胃癌是疾病发展的终点,那么,到达这个终点的路径也绝非一条,除了我们知道的主线(主要症状)如上腹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上消化道出血等外,还包括其他路径(伴随症状),医学上称其为伴癌综合征。
胃癌伴癌综合征即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后的一段时期内,出现的与病灶本身及转移灶无直接关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由于胃癌细胞直接或间接产生某些特殊激素和生理活性产物所致的特殊临床表现。伴癌综合征是一类疾病,在人体各个脏器系统都可能出现,本文将根据发病部位分类逐个介绍。
目录
皮肤病变
- 带状疱疹:年老体弱的胃癌患者常伴发此症,故年龄较大者更应引起重视。带状疱疹可能是胃癌的前驱征兆。
- 皮肌炎:皮肌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 5~7 倍。有研究显示,157 例皮肌炎中,有 71 例(45.2%)患胃癌。因此,皮肌炎患者尤其是年龄在 40 岁以上者,应警惕胃癌的发生。
- 黑棘皮病:常见于胃肠道腺癌尤其是胃癌患者,也可见于其他肿瘤。黑棘皮病多在肿瘤确诊之前出现,是诊断胃癌的早期线索之一。
-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以广泛的红斑浸润伴糠秕状脱屑为特征。胃癌伴红皮病者常存在广泛性水肿性红斑(全身皮肤普遍潮红),伴大量脱屑。
- 牛肚掌:表现为患者手掌增厚,手掌皮肤出现大量皱褶,质地柔软似天鹅绒,并伴有棕色色素沉着,其与肿瘤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多伴有黑棘皮病,常见于肺癌和胃癌患者。
- Leser-Trelat 征:以皮肤脂溢性角化病为特征,常见于老年患者。曾有报道称肿瘤治疗后皮肤病变消失,因此有人认为 Leser-Trelat 征是伴癌综合征,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胃癌是最常伴发 Leser-Trelat 征的肿瘤。
- Muir-Torre 综合征:特点是患者易患皮脂腺肿瘤(或多发角化棘皮瘤)和内脏恶性肿瘤。最常伴发于胃、小肠、结肠的腺癌。
- Peutz-Jeghers 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胃肠道多发性错构瘤样息肉及口唇、颜面、口腔黏膜等处色素沉着为特征。胃肠道癌伴发此症的几率为 2%~3%,可能由于多发性错构瘤样息肉的恶变所致。
内分泌与代谢系统
- 异位 TSH(促甲状腺激素)综合征:肿瘤组织分泌 TSH,引起血浆中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升高,多表现为乏力、消瘦、神经精神症状等。
- 异位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是库欣(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之一,5%~10% 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可出现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主要有皮肤色素沉着、高血压、水肿、肌无力、低血钾性碱中毒等。
- 异位低血糖综合征:少数胃癌患者会出现低血糖,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缺糖症候群,表现为定向障碍(即对环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抽搐、昏迷等。
- 异位 ADH(抗利尿激素)综合征:是由于胃癌患者异常分泌 ADH 所致,主要表现为低血钠引起的乏力、厌食、口渴、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等。
- 其他综合征:如异位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综合征引起的血 HCG 增高,表现为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有不规则子宫出血;异位 GH(生长激素)分泌综合征引起的血糖、尿糖增高。
- 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低钙血症、低脂血症和高 AFP(甲胎蛋白)血症,可以通过查血获知。
神经肌肉综合征
- 癌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肢端感觉障碍(如痛触觉减退、麻木等)和运动功能障碍。
- 癌性肌病:表现为肿瘤患者恶病质(体重不断减轻,肌肉逐渐耗损)不能解释的肩胛或骨盆区域及四肢靠近躯干端的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
肾病综合征
胃癌偶有伴发肾小球病变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主要症状为:
- 蛋白尿,尿蛋白大于 3.5g/d;
- 血浆白蛋白低于 30g/L;
- 水肿,偶有全身浮肿,以眼睑和下肢水肿为主;
- 血脂升高。
一般在肿瘤切除或治疗后症状可消失,复发时蛋白尿又出现。
血液系统
可表现为慢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 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也有人报告,胃癌偶可刺激血液系统导致出现淋巴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或嗜酸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
以上便是胃癌伴癌综合征在各个系统中的表现,乍一看可能很可怕,胃癌居然能导致全身所有系统发生病变。但其实伴癌综合征发生几率还是比较低的,就算在胃癌患者中也只是偶尔发生,患者不必过于惊慌。胃癌患者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身体异常状态,及时就医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