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血病治疗后会复发?复发后还有救吗?

白血病是死亡率极高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亚型仍然不可治愈。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细胞毒药物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了部分患者的生存。

但由于化疗药物种类较少,且缺乏靶向性,容易引起耐药和患者不耐受,多数患者仍面临复发和难治的风险。

什么是复发?

复发是指骨髓里再次检测到白血病细胞,或白血病细胞侵犯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肿块。达到白血病诊断标准时,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数量约为 10。经化疗取得临床及血液学完全缓解后,体内仍存在 10~10个残留白血病细胞,这些残存于体内的白血病细胞,称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由于目前MRD的检测手段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即使检测不到有白血病细胞残留,也并不代表体内就没有白血病细胞。MRD 是引起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

复发后怎么办?

对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分为小于 6 个月的近期复发和大于 6 个月的远期复发。一旦复发,需要再次进行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的危险分层,近期复发需要选择未使用过的药物进行联合治疗,远期复发可以评估既往敏感的药物进行再诱导。

一旦有了第一次复发,很多患者会反复复发,且间歇期会越来越短,故有条件者,尽量选择合适时机进行移植或 CAR-T 等强化疗效。

目前治疗效果非常好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复发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时,可以分别采用靶向性非常强的亚砷酸/ATRA 、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再诱导,APL 必须进行脑膜白血病的预防。反复复发难治,或者临床药物不耐受时,才考虑可加入临床研究或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缺乏靶向治疗药物,在化疗方案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遗传因素、复发时间、患者个体(如年龄、体能状况、合并症、早期治疗方案)等因素,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根据特殊的基因、染色体改变,可以联合合适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地西他滨、阿扎胞苷)治疗,或靶向药物(FLT3-ITD 突变抑制剂、CAR-T 等)的临床试验。对于年轻患者(<60岁),条件允许者可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若费城染色体阳性(Ph+),可调整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使用。选择挽救性化疗方案(Hyper-CVAD 等)、联合培门冬等药物加强化疗,同步积极准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争取取得完全缓解后尽快行移植。近年来 CAR-T 在 B 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