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侵犯邻近器官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早期肺癌
早期,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大多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癌肿在较大的支气管内长大后,常出现刺激性咳嗽,极易误认为伤风感冒。当癌肿继续长大影响引流,继发肺部感染时,可以有脓性痰液,痰量也较前增多。另一常见症状是血痰,通常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大量咯血则很少见。有的肺癌病人,由于肿瘤造成较大的支气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可以在临床上出现胸闷、哮鸣、气促、发热和胸痛等症状。
晚期肺癌可产生下列征象:
1、压迫或侵犯隔神经,引起同侧隔肌麻痹;
2、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
4、侵犯胸膜,可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有时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性剧烈胸痛;
5、癌肿侵人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⑥上叶顶部肺癌,可以侵人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1肋骨、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肺癌血行转移后,按侵人的器官而产生不同症状。
少数肺癌
由于癌肿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病综合征(杵状指、骨关节痛、骨膜增生等)、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这些症状在切除肺癌后可能消失。
诊断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惫义。
只有在病变早期得到诊断、早期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为此,应当广泛进行防癌的宣传教育,劝阻吸烟,建立和健全肺癌防治网。对40岁以上成人,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应提高警惕,作周密的检查;如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有肿块阴影时,应首先考虑到肺癌的诊断,宜进行详细的进一步检查,不能轻易放弃肺癌的诊断或拖延时间,必要时应剖胸探查。目前,80%的肺癌病例在明确诊断时已失去外科手术的治疗机会,因此,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