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的大肠癌

  人的消化道分成上下两段;上段称为上消化道,下段称为下消化道。上消化道一般指的是食管、胃及十二指肠,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其中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均属于小肠;结肠和直肠则属于大肠。大肠起自回盲瓣,止于肛门,是人体内管径最大的肠腔,故得其名。根据大肠的位置与特点,我们可以大致将大肠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右半结肠,二是左半结肠,三是直肠与肛门。直肠是人体消化道的最末端部分(长约12~15cm,一般外科医师的食指长约10cm,大部分直肠癌均能由临床医生用指诊检查到);肛门是大肠最后的门户(由内外两层括约肌包绕,控制大便的排出),也是肠镜检查最先通过的部位。倘若把整个消化道比作一个隧道的话,那么大肠则是这个隧道的最后一段。在这段隧道里,食糜通过的速度缓慢,最后在大肠内形成大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年来,本病的发病人群有着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主要与饮食习惯改变的因素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精细食品、动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量的增多,加上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时间缩短,导致身体未能摄取足够量的纤维性的食物,使有毒物质较长时间地积聚在大肠内,滋生赘肉并转化为癌细胞。由于年轻人的临床生物学特征与中老年人不同,所以年轻人大肠癌的漏诊率较高,通常发现时已是晚期。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各有特殊表现与症状,患者一旦发现相应的表现与症状,应尽早就医。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肠癌的早期治疗效果不错,5年生存率达到60%~70%,而且其中部分患者在手术以后还能长期生存,正常工作。但若错过了早期治疗机会,就会出现向肝脏或其他器官转移的情况,则治疗效果就很不理想。迄今为止,肠镜仍是唯一能够比较准确地检测出大肠癌的检查方法,所以无论如何,有适应证的患者还是应该接受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