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俗称“血癌”,是血液中的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发生了进行性、无自制能力的弥漫性增生,浸润各种组织的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
根据疾病的自然病程及骨髓中原始细胞的分化程度,白血病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大约在 6 个月内死亡,骨髓和周围血中以异常的原始及早期幼稚细胞为主,原幼稚细胞超过 20%。
- 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自然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骨髓中的异常幼稚细胞分化停滞在较晚的阶段,多为较成熟和成熟细胞。
与急性白血病相比,慢性白血病早期并无明显高热、出血等明显症状,而是以乏力、盗汗、低热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
慢性白血病可分为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出现腹胀,体格检查发现脾脏肿大,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达到盆腔的巨脾。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以有肝脾肿大,但同时伴有全身各处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有些慢淋患者会有反复严重的感染发生。
急性白血病其来势凶险,进展迅疾,主要治疗手段是化疗。与急性白血病不同,慢性白血病势相对缓和,可以通过口服靶向药物或者相对温和的化疗方案来治疗。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同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所描绘,主要是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伊马替尼口服治疗,目前已有比较理想的疗效。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后,并非立即需要治疗。可以请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评估是否需要治疗,或是采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治疗以含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等化学免疫治疗为主。近来出现的新型小分子靶向药物如 BTK 抑制剂伊布替尼,也表现出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预后较好,但治疗时间较长,病程中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