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James Buchanan Brady泌尿外科研究院的Mark W. Ball等在2015年的BJU Int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肾静脉侵犯的程度影响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的文章,主要是为了比较肾癌患者中节段性与主肾静脉侵犯(RVI)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该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2003-2013年接受过摘除手术的肾癌患者,将其分为五组:T2(N = 135),T3a并有脂肪浸润(N = 185),T3a并有节段性肾静脉侵犯(N = 87),T3a并有主肾静脉侵犯(N = 64)和T3b(N = 40)。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节段性肾静脉侵犯对无复发生存期(RF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影响。哈勒尔C指数用来比较当前的和推荐的分期模型的预后准确性。结果:在37个月的中位随访中,与节段性肾静脉侵犯相比,主肾静脉侵犯患者的RFS和CSS显著较差(P值分别为 0.03和0.009)。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与节段性深静脉侵犯相比,主肾静脉侵犯复发风险显著升高(HR 2.3,95%置信区间:1.1-4.4,P =0.03)和CSS显著降低(HR 3.5,95%置信区间 1.3-9.9,P= 0.02)。在亚组T3a中通过区分节段和主肾静脉侵犯,与目前的分期系统相比,提高了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其CSS(C指数0.66 vs. 0.59)和RFS(0.70 vs. 0.60)。因此,主肾静脉侵犯与节段性肾静脉侵犯相比与有较差的RFS和CSS。该研究结果可能对患者咨询和将来的分期指南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