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当前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广泛开展,公众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良好的治疗效果使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目前我国乳腺癌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已经达到70%。大量乳腺癌患者对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凸现。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通常来讲,大多数患者在明确了肿瘤诊断后短期内难以接受,一方面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手术治疗来治愈肿瘤,另一方面又担心手术切除乳房使身体功能的完整性受损,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心理上处于极其矛盾的状态,产生激烈的心理反应。术后早期,面对身体上较长的瘢痕、不对称的胸壁使很多患者不敢直面自己,无法面对自己一部分“女性标志”的永久丧失,导致她们很难适应乳房切除后的变化,并下意识地把自己归入残疾人的行列之中。术后康复期,手术造成的患侧肩关节活动障碍,上肢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到工作和家务劳动能力,也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容易引起焦虑、抑郁、沮丧、敌视、悲伤、灰心、愤怒等不良情绪。在家庭生活方面,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和术后连续的化疗导致体力不支而性欲下降,性生活次数减少,甚至消失。部分患者由于失去了乳房,感到自己作为女人的吸引力下降而回避配偶。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担心性生活会加速自己癌症的转移或复发而刻意拒绝性生活。
减轻患者心理问题的措施
临床研究发现,接近九成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存在不同形式的心理障碍。这些情绪上的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疏导和排解,长期蓄积下来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会影响她们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从而增加了癌症复发的几率。因而,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
1、优先选择保乳手术
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保乳治疗与传统根治手术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别,而保乳治疗的患者在外形、功能保全方面更具优势。因此,需要外科专家发挥现代医学优势,在为患者最大限度保留乳房外形和上肢功能的同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加强家庭心理疏导
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不可避免产生巨大压力,包括自信和自我认可感的丧失,担心被伴侣拒绝或冷落,术后可能会产生长时间的焦虑和抑郁。家人尤其伴侣的理解、宽容和关爱无疑将帮助患者渡过心理难关。需要注意的是,家人和朋友对乳腺癌患者的关爱也要把握尺度,康复后,最好不要再把患者当作病人看待,因为过分的照顾有时反而会让患者自卑。
3、坚持术后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术后积极配合接受规范的上肢功能康复锻炼,可以使很多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的术前功能。一般来说,术后第一二天锻炼就要开始了,此时主要是恢复手指和腕关节的活动能力。到了第2~5天,是肘关节的锻炼,第7~10天,主要锻炼肩关节,而第10天后,患者就要自己积极的进行“爬墙”锻炼,即用手指在墙上做出“向上爬”的动作,争取让手臂一天比一天“爬”得高,从而恢复上肢功能。
在条件许可的话,鼓励患者在术后半年左右重新投入社会,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或者重新投入原有的家庭角色,这样做可以让患者尽量忘记自己是‘病人’,有利于心理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