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的胰腺组织中,分布着无数个形态都不太一样的“岛屿”,医学上将之称为“胰岛”,胰岛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的细胞,其中的B细胞(又叫做β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控非常精密,血糖升高以后,如餐后,胰岛的B细胞即迅速作出反应,分泌相应的胰岛素输入血循环中,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即加快从血中摄取葡萄糖,使升高的血糖在2~3小时内又恢复到空腹水平。血糖下降以后胰岛素分泌也随之减少,以避免血糖过低。
胰岛素是加拿大一个叫班廷的医生及其同事于1921年发现的。胰岛素的发现及其随后的迅速开发应用,彻底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命运,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目前已开发有多种胰岛素系列产品供临床使用。从胰岛素的来源来讲,有动物胰岛素、基因工程的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从胰岛素作用时间的长短来讲,有短效/速效、中效、长效。前者可供皮下和静脉注射使用,后两者只能供皮下注射使用。此外,还有短效和中效胰岛素的混合物,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有多种剂型。
那么,糖尿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注射胰岛素?简单归纳如下:
1型糖尿病患者,终身需要替代治疗。这类患者胰岛内有功能的B细胞已非常有限,甚至完全丧失了,使用胰岛素治疗是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是绝对适应症,没有其他可选择的。其次,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过程中发现血糖升高,称为妊娠期糖尿病,因口服降糖药对胎儿发育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也必须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分娩后需要哺乳者,如血糖仍高,哺乳期也全程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在下列情况下要考虑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比较严重的感染、外伤,手术前后,发热。其他严重的临床情况,如心肌梗塞、脑中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有些病程超过10~15年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已逐渐走向衰竭,此时则与1型糖尿病的情况类似,也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如上所述,胰岛素种类繁多,临床具体应用时要根据病情来选择,短效和速效是用于控制餐后血糖的,常于餐前注射,而中、长效是用于控制夜间血糖的,常于晚睡前注射。胰岛素还可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这种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
切记:没有医生的指导,建议患者不要自行注射胰岛素,以免引起低血糖或其他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