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目的是使肿瘤降期、肿块缩小、及早杀灭看不见的转移细胞,以提高后续手术达到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降低复发风险。很多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非常关心自己的病情变化,经常会问,“要做几个周期”“什么时候能手术”“这个化疗效果怎么样”。本文就带您了解下新辅助化疗的“起止”和疗效评估。
目录
何时开始?
经医生系统、专业评价,认为需要并且可以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应立即开始化疗。化疗开始越早,患者出现耐药的可能性越小。
如何评价疗效?
一般来说,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会每 2 个周期或者 2 个月接受 1 次疗效评价。CT、磁共振成像 (MRI) 等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评价手段。对于怀疑有全身多发或者腹腔转移的患者,医生可能还会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检查。医生通常还会辅以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一般是每个月测 1 次,连续测量多次,观察其变化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未超出标准范围并不能说明未患病,只是提示其对肿瘤评估的意义暂时不大。
评价疗效的指标包括:胃内原发病灶的大小变化、浸润程度变化、周围淋巴结是否减少或消失、胃癌转移灶是否有变化、是否出现新病灶或新转移等。评价标准主要根据 RECIST 疗效评价标准:
对于靶病灶
- 完全缓解 (CR):所有靶病灶都消失;
- 部分缓解 (PR):与治疗开始前相比,病灶有可见的缩小;
- 疾病进展 (PD):与治疗开始前相比,病灶有增多或者有可见的增大;
- 病情稳定 (SD):鉴于 PR 与 PD 之间。
对于非靶病灶(转移灶等)
- 完全缓解 (CR):所有非靶病灶均消失,且肿瘤标志物水平恢复正常;
- 未完全缓解/稳定 (IR/SD):非靶病灶仍存在,肿瘤标志物水平仍存在异常;
- 病变进展 (PD):出现新病灶或已有病灶增大、进展。
随着液体活检(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 DNA 检测)技术的发展,对肿瘤及转移灶的检测手段也日新月异。相信未来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实时检测。
何时终止?
根据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结果,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医生会综合考虑是否适合手术。如判定可以手术,新辅助化疗也就终止了。如认为不适合手术,一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继续接受新辅助化疗,待下次疗效评价后听从医生建议;治疗方案无效、病情出现进展的患者,则需要更换方案或转为姑息治疗。如化疗期间患者因副反应等原因不耐受,医生会及时评估疗效及身体状态,评估认为可手术时会建议手术,如认为治疗无效或不可接受手术,通常会转为姑息治疗。
总之,化疗的效果和治疗时间都是因人而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终点并不是程序化、固定不变的,取决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程度、癌症的敏感性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王鑫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