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 ,甲状腺疾病患者如何做好健康管理?

疫情期间,给许多慢性病患者的就诊、复诊带来诸多不便。

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Graves 眼病(甲亢突眼)、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术后等,大多属于慢性疾病。这些患者如何做好自我管理和安排就诊呢?

甲亢

已确诊甲亢、并正在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的患者,需按照医嘱继续服药,不要擅自停药。

有的患者会担心,继续服药会不会导致药物性甲减、或出现副作用。下面我们就分不同情况给大家一些具体指导。

1.根据病程和服药剂量

  • 药物维持量期

这个时期的患者,服药量较小,例如甲巯咪唑每日 5~10 毫克以下、丙硫氧嘧啶(PTU)每日 100 毫克以下,可不必急于就诊,维持目前药量,方便就医时再复查。

  • 药物减量期

这个时期的患者,需要根据甲状腺功能好转情况逐渐减少服药量。如果情况允许,最好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调药。

但是,由于就诊受限,不能化验甲功,患者可以根据上次化验的 TSH、FT3、FT4 结果,逐渐减量,以避免用药过量,出现甲减。

一般来说,每 2~4 周减量一次,每次甲巯咪唑减 5~10 毫克、PTU 减 50~100 毫克。如果 FT3 或 FT4 高、TSH 低明显,药物减量要慢、剂量要小。如果病情变化或疫情允许,应及时就医。

  • 药物初治期

这个时期的患者刚确诊或治疗时间短,通常短于 3 个月,服药剂量通常较大,例如每日甲巯咪唑 20~30 毫克、PTU 每日 200~300 毫克。建议按照医嘱及时就诊,通常开始治疗后每 2~4 周复诊,疫情期间可适当延长到 4~6 周复诊。目的一是及时减量,二是监测药物副作用。

2.根据病情

  • 出现甲亢症状,如心悸、怕热、出汗、乏力、消瘦、失眠等

首先排除因疫情导致焦虑、作息时间失调等上述表现;如果不方便就医,可以适当少量增加服药量。如果是因为漏服药物所致,要补回漏服的药量。如果方便就医,应及时就诊,复查甲功,调整药量。

  • 出现甲减症状,如浮肿、乏力、怕冷、便秘等

如果不方便就医,可以适当减少服药量。如果方便就医,应及时就诊,复查甲功,调整药量。

  • 出现药物副作用症状

少数患者可能发生,主要见于服药最初 3 个月内。

如果出现如皮疹、皮肤瘙痒等较轻的过敏反应,可服用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如果症状加重出现剥脱性皮炎,需要停药就诊。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口腔溃疡、咳嗽等症状,要警惕粒细胞缺乏,这是抗甲药的严重副作用,必须立即停药,急诊就诊,化验血常规。这些症状需要与当下的新冠肺炎相鉴别。请注意:如果患者没有居于有病例报告社区,近 2~3 周内没有外出旅行史,没有接触过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那么可以在充分做好防护基础上,到普通急诊就诊。

如果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可能是肝功能损伤,一定及时就诊。

3.根据甲亢特殊类型

  • Graves 眼病(甲亢突眼)

如果眼球突出加重,出现眼睑闭合不严、视力下降、色觉减退、角膜溃疡等,提示可能出现了重度、甚至危害视力的 Graves 眼病,严重者可能失明,应立即到眼科就诊。

如果 Graves 眼病患者处于激素冲击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复诊,完成治疗;如若中断,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病情平稳,或处于药物维持治疗期,可以继续维持,待方便就医时再就诊。

  • 甲亢心脏病

患者感到明显心悸、心律失常、气短、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浮肿,尿少等,多见于长期甲亢治疗不规范、或未能良好控制的患者,应尽快就诊。

  • 甲亢危象

患者在甲亢未得到很好控制的基础上,由于感染、手术、劳累、应激等诱发,病情加重,出现高热、大汗淋漓、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腹痛、焦虑不安等症状,这是甲亢最严重的并发症,应立即急诊就诊。

甲亢患者如果合并了新冠肺炎,易诱发甲亢危象。

甲减

确诊甲减、正服用左甲状腺素治疗的患者,应继续规律服药。

应在早餐前空腹 1 小时服药,与牛奶、豆浆、咖啡、豆制品或钙剂等间隔 2~4 小时以上。

疫情期间居家,可能作息不规律,导致漏服药,可以在一周内补服。建议将一周药量做好标记,如果一周结束,药没用完,表明有漏服,一定在下一周将漏服药量均匀分开补服。

根据病情,对药量调整和复诊时间有如下建议:

  • 甲功已经正常的患者

千万不能擅自停药,应按照原医嘱继续用药,复查甲功时间可延长至 6~12 个月。

  • 甲功尚未正常,药量调整阶段的患者

继续按上次就诊时医生开的医嘱服药,复诊时间适当延长至 8 周(孕妇除外)。

  • 出现病情变化的患者

如果服药期间出现心慌、乏力、出汗、体重减轻等甲亢症状,可能药物过量,如果不方便就诊,可以适当减少服药量,例如每天减少 12.5~25 微克。如果减量后症状缓解,可以按新剂量继续服用。如果症状不缓解,应就诊复查甲功,调整药量。

如果出现浮肿、怕冷、淡漠、嗜睡等症状,应警惕发生黏液水肿昏迷,立即就诊。

甲状腺炎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甲功正常者,不必急于就诊,保持良好心态,通常每年复查 1~2 次。如果发现怀孕,应及早就诊化验甲功。

如果出现甲亢或甲减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查甲功。

亚急性甲状腺炎

近期突然出现颈前方和(或)气管两侧肿大、疼痛、压痛并向耳后放射,发热(可能低热或高热),伴有心悸、乏力、肌肉酸痛,甚至咽痛、咳嗽等感冒症状,患者一定非常担心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实这些也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表现。仔细回忆自己有没有可疑的接触史,有助于鉴别。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是亚急性甲状腺炎,不必恐慌,口服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对症消炎、止痛、退热,通常 2~3 个月就会痊愈。

如果已确诊亚急性甲状腺炎、正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如果发热、颈痛等症状已消失,可逐渐减少药量至停用,不必急于前往医院化验。

甲状腺结节

良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大部分(85%)为良性,通常变化缓慢,因此不必急于复诊,即使医生建议的复查时间已到,也不必担心,推迟 1~3 个月不会发生明显不良结果。

怀疑有恶性风险的结节

大部分甲状腺恶性肿瘤是乳头状甲状腺癌,甚至是直径小于 1 厘米的微小癌,一般发展缓慢,因此不必过于恐慌,可待医院能正常接诊时再复诊。

近期发现快速增大的结节

如果发现近期颈前或气管两侧突然明显肿大或新发包块,伴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可能有气管及喉返神经压迫,应立即就诊。

甲状腺癌术后

患者需要服用左甲状腺素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治疗目标和药物剂量。

如果患者已达到治疗目标,甲功稳定,可以继续维持目前方案,即使到了复诊时间,由于疫情,延迟复诊也是允许的。上次就诊时调整了药物剂量者,延长 1~3 个月复诊,也不会明显影响病情。

若出现新发包块,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早就诊。

小结:

  • 甲状腺疾病非常容易因不良情绪和压力加重,疫情期间,人们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悲伤、愤怒、激动等情绪波动,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战“疫”必胜。
  • 建议适当听音乐、看书、看娱乐影视等轻松节目,放松身心、保持心理平衡。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戒烟酒。
  • 长期居家或打破既往生活节奏,容易漏服或忘记是否服药,建议把药物放置在餐桌等易于看见的地方,按照每周量摆好,定期检查是否漏服或多服。
  • 若必须到医院就诊,一定要做好自身和家属防护。回家后要做好消毒、洗手、室内通风等措施。
  • 最后,如果仍对自己病情有疑问或症状有变化,不确定是否需要就诊,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及各大医疗网络平台都开通了线上诊疗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专业内分泌科医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