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采取手术联合肿瘤生物治疗的方法,五年生存率即可达到90%以上。在我国,大多数胃癌患者被发现的时候都已发展到了中晚期,生存率大大降低。因此,胃癌知识的普及和胃癌的早期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胃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甚至无法与良性溃疡性疾病的症状无法区别。那么如何来做到胃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呢?这就需要做到无症状人群的筛查、症状人群的筛查以及对癌前病变、早期胃癌进行胃镜筛查等等。
一、无症状人群的筛查有助于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定期的做一些身体检查有助于发现身体出现的一些早期病变,减少症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二、症状人群的筛查也是对高危人群的筛查:
1、消化不良和胃镜检查
消化不良是早期胃癌的主要症状。60%-90%的早期胃癌患者存在消化不良,包括胃灼热、上腹痛或上腹不适。对这部分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镜检测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与良性病变进行区分。
2、患有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都应该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对高危人群来说,清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可降低3.6倍的致癌危险。
三、癌前病变
1、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密切相关。有证据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会随腺体不断毁损最终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2、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粘膜中出现类似小肠或大肠粘膜的上皮细胞。
3、非侵袭性瘤样变
非侵袭性瘤样变(原称非典型增生)一般分为三级(轻、中、重度),Padova分二级(轻、重度)。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93.5%(87/93)伴有非典型增生,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与重度非典型增生密切相关。50-80%的非侵袭性瘤样变患者最终发展为胃癌。
4、胃息肉
增生性息肉多为胃上皮样息肉,大小在几个毫米至几个厘米之间,60%发生在胃窦。有1.5-3%的恶变潜能。腺瘤样息肉有高度恶变潜能。
5、胃切除手术后
良性疾病胃切除手术15-20年后,恶变危险程度会显著增加。胃溃疡手术后胃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后胃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7倍。
6、家族病史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胃癌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3倍。流行病研究发现:10-15%的胃癌患者有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也具有癌变危险。建议每3-5年需要检查胃镜一次。四、早期胃癌的胃镜筛查
建议超过45岁或有非典型增生的患者应定期胃镜检查。伴有轻微症状的45岁以下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经验诊治,无硬性规定。在幽门螺旋杆菌高发地区,应适当提前检查年龄。
四、胃部活检操作和癌前病变的监控
标准胃活检检测早期胃癌的操作规程是非常严格的,任何部位胃粘膜的异常都需要做一定数量的活检。癌前病变的定期胃镜检查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从10%提高到50%。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癌症治疗技术的发达,新型诊断仪器、方法和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高危人群的普查范围不断扩大,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使得胃癌死亡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