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治疗的常用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

与抗肿瘤药物相似,抗白血病药物可分为烷化剂、抗代谢类、蒽环类(抗生素)、生物碱类、激素及其他,共计六类。

1.烷化剂

烷化剂有环磷酰胺、卡莫司汀等。环磷酰胺多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治疗,但在白血病的骨髓移植中,常作为主要的预处理药物。主要毒性作用为骨髓抑制、脱发、肝功能损害,出血性膀胱炎。

2.抗代谢类

  • 巯嘌呤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维持治疗,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肝脏损害。与阿霉素合用还可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 硫鸟嘌呤 现本药少用,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后治疗,也可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毒性作用同巯嘌呤。
  • 阿糖胞苷 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重要药物之一,通常在诱导缓解时用药,本药能透过血脑屏障,也可以鞘内注射。副作用为口腔溃疡、脱发、骨髓抑制及巨幼样变。
  • 甲氨蝶呤 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药物之一,尤其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副作用同阿糖胞苷,但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发生肾脏毒性,所以需监测血清中的甲氨蝶呤浓度。

3.蒽环类抗生素

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药物,常用的有柔红霉素、多柔比星、米托蒽醌、阿克拉霉素等。主要副作用为心脏毒性。

可表现为两种类型:

  • 与剂量无关的心律紊乱;
  • 和剂量有关的心肌病变,以低电压为特征,最终导致顽固性低输出量的心功能衰竭。

4.生物碱类

  • 长春碱类 常用长春新碱、长春地辛,主要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诱导缓解。长春新碱必须静脉给药,外溢有强烈的组织刺激性。毒性作用主要为神经毒性,可表现为手足麻木,尤其是指端感觉麻木。
  • 三尖杉酯碱 是我国首先应用于临床的重要抗白血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本药有一定的心肌毒性,如可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心肌损害、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5.激素类

在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中,主要应用的是糖皮质激素中的泼尼松与地塞米松。主要副作用为类库欣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

6.其他

  • 门冬酰胺酶 临床用为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药物。本药毒性较大,还可使血氨增高,故肝功能不良者忌用。应用前须先做皮试,以防过敏反应。
  • 表鬼臼毒素 包括依托泊甙(VP-16)和替尼泊甙(VM-26),主要副作用为骨髓抑制、食欲减退。
  • 羟基脲 在急性白血病,它主要用于白血病细胞异常增高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此外它通常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