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前要做哪些检查,目的是什么?

手术前需要做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明确肿瘤分期的检查,用来衡量肿瘤的严重程度,从而决定是直接手术、还是先在术前进行新辅助放化疗、或是进行根治性放化疗后再择期手术;

二是评估手术耐受性的检查,主要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以判断接受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接下来,我们具体讲一下这两方面检查所包含的内容。

胸部 CT

评估食管及胃的情况,病变及其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评估淋巴结情况。

有时候,医生还可能开具胸部/腹部增强 CT 检查,通过 CT 扫描仪来观察增强造影剂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胸内食管病变是否向外侵犯、胸腔及腹腔肿大淋巴结的累及范围等进行评估。

上消化道造影

您需要服下“钡餐”,医生来观察钡剂沿食管管壁成像过程中的异常 X 线表现,进而整体评估食管及胃的情况(尤其是纵向)以及胃的充盈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穿孔或瘘口。

全身 PET-CT

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代谢示踪剂,与 CT 扫描相结合,整体评估食管、胃的情况,以及病变和周围器官、组织的关系,对食管病变范围乃至全身远处(颅底至髋部范围人体躯干)可疑转移灶进行评估。它有助于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全身其他脏器的转移,完善临床分期。

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

医生将一根末端带有摄像头及光源的纤细管镜(即“内镜”),经过您的口腔,进入食管,借此观察食管腔内黏膜情况。必要时,内镜医生还可借助内镜直接从食管内取少量组织样本,并由专业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以寻找是否存在癌细胞。

值得强调的是,内镜下病理活检是唯一能确定是否患有食管癌的方法,也是判断食管癌进展程度的主要方法之一。

超声胃镜

医生将末端带有超声探头的内镜,经过口腔,进入食管腔里,对病变侵犯的深度进行检查。它可用于评估病变侵犯食管壁的深度,以及食管及胃周围的淋巴结情况。

支气管镜

针对位于隆突水平(主要是指食管中段)以上的病变,评估是否侵犯邻近器官;还可通过观察声带的位置,间接评估是否存在喉返神经麻痹。

颈部及腹部超声

评估颈部及腹部的淋巴结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转移。

  • 手术耐受性检查

包括用于评估各个器官脏器功能的检查,常见的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肝肾功能化验等。

如果您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基础疾病,医生就需要在术前为您评估病情,判断您能否耐受手术,尽量降低手术中的风险。

在此,我们想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检查: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

主要用来评估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发现潜在手术风险。

肺功能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

通过吹气肺功能评估、动脉血气分析等方法,对您的通气功能或氧气弥散功能进行术前评估,来判断您能否耐受胸外科手术。

血液常规化验及生化项目检查

通过血液化验,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肝肾功能,以及钾、钠、氯等离子和血糖的情况。

全身营养状况评估

营养状况是评估患者能否进行外科治疗的重要指标。

有数据表明,超过 50% 的食管癌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他们手术后的死亡率相对更高。医生会询问您最近 3 个月的进食情况、体重变化、全身体征等信息,还会通过血液化验来评估营养情况。如果存在短期内体重明显下降(超过平时体重的 10%),医生就会为您进行术前的营养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