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重点考虑这三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是位于食管远端和近端胃贲门交界区域的腺癌。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远端胃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下降,但AEG发病率却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因此,该病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由于解剖位置较为特殊,关于 AEG 的外科治疗尚未达成共识。在治疗 AEG 的过程中,医生会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分型与分期

AEG 的分型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日本胃癌学会分型和 Siewert 分型。

日本胃癌学会分型中,将食管胃交界线上下 2cm 的区域定义为食管胃结合部,根据肿瘤中心与交界线的关系将 AEG 分为 5 型,分别为:E 型(肿瘤主要位于食管侧),EG 型(肿瘤偏食管侧),E=G 型(肿瘤横跨食管胃交界),GE 型(肿瘤偏胃侧),G 型(肿瘤主要位于胃侧)。

Siewert 分型是将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线上下 5cm 范围内的腺癌分为 3 型:Ⅰ 型位于交界线上 1cm~5cm,即食管下端腺癌;Ⅱ 型位于交界线上 1cm 至交界线下 2cm 之间,是贲门癌;Ⅲ型位于交界线下 2cm~5cm,亦称胃底癌。由于 Siewert 分型对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的指导意义更大,因此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

最新的第八版 TNM 分期中,将 AEG 肿瘤中心位于食管胃交界线下 2cm 且侵犯交界线者,按照食管癌分期处理;肿瘤位于食管胃交界线下 2cm 以内且未侵犯交界线者,以及肿瘤中心距交界线大于 5cm 者且无论是否侵犯交界线(即 Siewart Ⅲ 型),则按照胃癌分期处理

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切除范围

临床上 SiewertⅠ型 AEG 的手术径路主要包括经胸和经腹径路两类,即开胸或是开腹,经胸包括经左胸、经右胸、经左侧胸腹联合径路等;经腹径路通常采用经腹食管裂孔径路。对比一下两种手术径路的特点,经胸径路的优点为手术暴露充分、纵隔淋巴结清扫彻底、能够切除足够长的食管以保证切缘阴性,但有肺部并发症、乳糜漏以及切口感染率高等缺点。

经过国内外长期研究探索,不同分型AEG的手术径路和切除范围通常可遵循如下建议:

  • SiewertⅠ型 AEG 首选经胸径路手术,而经腹径路更适用于高龄、心肺功能储备差及不能耐受经胸手术的患者。SiewertⅠ型 AEG 的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远端食管切除联合近端胃大部分切除。
  • SiewertⅡ、Ⅲ 型 AEG 的手术径路包括经左侧胸腹联合径路和经腹径路两类,多选经腹径路,当肿瘤浸润食管 3cm 以上且可行根治手术时则多选经左侧胸腹联合径路。SiewertⅡ、Ⅲ 型 AEG 选择全胃切除还是近端胃大部切除一直是学界内争论的焦点,但有研究推荐 SiewertⅡ、Ⅲ 型进展期 AEG 采用经腹全胃切除及经膈肌裂孔食管远端部分切除。近端胃大部切除仅适用于 T1 期肿瘤,且必须保留远侧 1/2 以上的胃。

关于食管切除的范围,通常认为早期肿瘤上切缘应距离肿瘤边缘 2~3cm,进展期肿瘤上切缘应距离肿瘤边缘 4~5cm。

内镜微创治疗

内镜微创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两种。日本《胃癌治疗指南(第3版)》建议,对 T1a 期 AEG 可考虑行 EMR 及 ESD。内镜治疗的适用条件是:中分化或高分化,未侵犯淋巴血管、病变直径小于 3cm 且局限于黏膜的肿瘤。

如果肿瘤直径超过 2cm,EMR 不能一次性切除,则需采用分片切除法(EPMP)。但 EPMP 易造成病变残留和复发,而 ESD 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 ESD 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如治疗不完全或肿瘤侵犯黏膜下层,则通常需追加外科治疗。(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侯文彬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