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消融治疗与肝癌手术切除、肝移植均为根治肝癌的有效治疗手段。
目录
射频消融的原理
肝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是肝癌消融治疗的一种常用手段。
其原理是利用穿刺电极头部位置发出中高频射频波,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当温度超过 60 ℃ 时,局部组织细胞双层脂膜溶解,细胞内蛋白质变性,线粒体酶和溶酶体酶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坏死,从而破坏肿瘤细胞。
射频消融同时可以使肿瘤内和周围的小血管凝固坏死,从而切断肿瘤供血,使肿瘤组织彻底坏死,不能修复。
射频消融使用的器械
目前常用电极分为冷循环电极和扩展电极,其中以冷循环电极最为常用,安全性高。
射频消融的辅助手段
肝癌射频消融术可在影像学引导下,经皮肤腹壁直接穿刺肝肿瘤;也可在腹腔镜手术中,或者开腹直视/彩超引导下穿刺肿瘤。
其中,经皮彩超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微创,方便灵活,可反复治疗,安全性高,疗效较好。
射频消融技术逐步成熟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射频消融对小肝癌的疗效得到认可,适应症也在逐步扩展。
当然,射频消融治疗也有不良反应和一定的风险,临床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这项微创手术。
医生会在术前做详细的影像学检查,规划穿刺路径;术中选择适宜的射频电极和输出功率;术后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这些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