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手术会将病变的一部分食管切除,将胃制作成管状,与剩余的食管连接起来。由于通过手术进行了消化道重建,所以,您的吞咽及消化功能会发生改变。
食管癌手术是一种大型外科手术,术中麻醉、出血、手术打击及机体的应激反应,可导致营养风险升高。
基于以上两点,术后营养支持成为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关键环节。
食管癌术后,应早期(24 小时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而肠内营养的效果好不好,需要考虑肠蠕动是否恢复,以及肛门有无排气等因素。
研究表明,胃功能在术后 12~24 小时恢复正常,结直肠功能在术后 48~72 小时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腹部手术后 6~12 小时就已经恢复。食管癌手术虽然进行了消化道重建,但替代器官以胃最为常见,手术对小肠和结直肠的干扰并不大。因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能满足发生应激反应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也不会因吸收功能障碍,而加重营养不良。
考虑到吻合口的愈合因素,术后住院期间,医生会对您禁食、禁水约 1~2 周,同时给予您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多项研究表明,在食管癌术后,患者对肠内营养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且肠内营养要优于肠外营养,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肠内营养的输入途径主要有,鼻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食管癌术后需要的营养热量为 25~30 kcal/kg,肠内营养的热量为 1~1.5 kcal/ml。因此,肠内营养的输注速度应逐步递增,初始速度为 20 ml/h。根据您的情况,医生会每日增加 20 ml/h,逐步递增到 80~100 ml/h,可达到您的每日所需营养量。
了解更多关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知识,请阅读:
为保证营养液的输入量,需预防营养管相关并发症。
1.腹胀:为腹部手术后常见表现,可适当下地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也可给予辅助通便药物,减轻腹胀症状;
2.腹泻:需要查明腹泻原因,若为营养液相关,可调整输注速度、营养液品种、温度;
3.营养管堵塞:需反复清水冲洗营养管,防止阻塞。若发生阻塞,可用苏打水通管。
由于本文探讨的范围是住院期间,所以,医护人员会及时帮您处理上述问题。您需要做的是,留意自身和营养管道的变化,及时和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