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指大肠粘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肠恶性肿瘤起源于粘膜上皮或粘膜下间叶组织。其中由粘膜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统称为大肠癌,为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者称为肉瘤,约占大肠恶性病变的1%,以恶性淋巴瘤为主,少见的还有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与长期的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以及遗传、肠息肉、腺瘤、寄生虫病、溃疡性结肠炎有关。其主要症状是大便习惯改变及肠刺激症状,如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带血或粘液,大便扁细,排便费力,腹痛、腹胀及腹部肿块等。行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如直肠癌位置较低,距肛门5cm以内,在切除癌肿后需作人工肛门(将结肠置在腹壁上造口),再配合化疗,可提高疗效。
关心体贴病人,耐心倾听其因疾病所致的恐惧和顾虑。告知其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手术方案。对须作人工肛门的病人,可通过图片、模型、实物向病人介绍结肠造口的部位、功能、伤口情况等有关知识,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使其很好地配合,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同时,也应得到病人家属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