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号称“癌中之王”,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发病隐匿,约 80%~90% 患者一经发现已失去外科切除、肝移植等根治机会,往往只能选择微创介入治疗。
目录
什么是大肝癌?其治疗有何难点?
肝癌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难题,特别是大肝癌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大肝癌是单个直径大于 5cm,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或假包膜形成的肝癌。
大肝癌易出现扩散转移、合并门静脉癌栓,易压迫胆道、血管引起黄疸、门静脉高压、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同是大肝癌患者,病情千变万化,可能合并上述不同并发症,如肝内转移灶、门静脉癌栓、梗阻性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
在肝癌分期中,大肝癌可能处于不同分期,给治疗带来了巨大困难与复杂性!
大肝癌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的主要技术包括:
- 动脉化疗灌注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 TAI)
- 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
- 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
- 射频消融术
- 微波消融术
-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以上微创介入治疗的众多“武器”,可以分为这几大类:
- “灌”:包括动脉化疗灌注术。直接把导管插入至肿瘤供血血管,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来“毒死”肿瘤。其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
- “堵”:包括动脉栓塞术。直接把导管插入至肿瘤供血血管,通过向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栓塞物质,堵塞肿瘤血管,导致肿瘤缺血、缺氧,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凋亡。把“灌”和“堵”相结合,就形成了动脉化疗栓塞术 ,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 “烧”:包括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把直径两三毫米的穿刺针插入到肿瘤内,通过针尖产生 100℃ 以上的高温,直接把肿瘤“烧死”,这样就减少了患者承受大创口手术之苦,也避免了正常脏器的损伤。消融技术不仅应用于直径小于 3cm 的小肝癌,对大肝癌,多与 TACE 联合,往往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 “照”:包括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通过细针直接穿刺至肿瘤内,将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内部,通过其放射性以“照射”来摧毁肿瘤。 通过“定向爆破”,最大程度上对癌细胞进行杀灭,最小程度地损伤正常组织及功能,从而控制肿瘤发展。粒子治疗技术多应用在门静脉癌栓、腹腔转移、不能做消融或 TACE 治疗的病灶、骨转移者。
大肝癌的治疗理念
大肝癌异质性(病灶数目、病灶部位、血管侵犯情况、肝外转移情况、肿瘤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取有着指导意义。
联合治疗是大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联合不同机制以及针对不同部位的治疗方式,达到互相增强、互相补充的治疗模式,以弥补单一治疗的不足,形象地说就是“1+1 大于 2”。
大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 TACE 为基础的综合介入治疗。
- 对于中晚期大肝癌,以 TACE 为治疗基础,可使肿瘤缩小、稳定,截断其血供来源。在 TACE 阻断肿瘤血供的基础上,联合消融术(射频消融术、微波消融术),进一步提高 TACE 的疗效,往往可以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
- 对于同时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新型武器“载药微球”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大肝癌的效果。“载药微球”是一种能够吸附、携带化疗药物的栓塞物质,进入肿瘤血管后一方面可以栓塞肿瘤血管,另一方面可以使化疗药物长时间作用于肿瘤内部,两种治疗作用叠加,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结
近年来随着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肝癌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鉴于大肝癌病情的复杂性和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依据肿瘤特征、病情特点,联合不同治疗方法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已成为肝癌治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