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前世今生

  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后,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速度是其他肾脏病的14倍,因此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肾病的防治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开展糖尿病的筛查工作,及时干预,预防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第2阶段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治疗,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积极治疗,可以使部分患者病情得以逆转。第3阶段为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延缓其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肾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配合药物治疗获得理想的血糖、血脂、血压等,对于进一步保护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膳食总热量的55%~65%由碳水化合物所提供,应鼓励患者多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及富含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和富含纤维的蔬菜。对碳水化合物总热量的控制比控制食物种类更重要。膳食总热量的20~30%应来自脂肪和油料。如患者LDL水平》2.6mmol/L,应使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少于总热量的10%,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应〈300mg/d。蛋白质不能多于总热量的15%。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0.8~1.0g/kg体重之内。有蛋白尿和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小于0.6g/kg体重。

  2、控制高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延缓其病程的进展,是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早期,可以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育运动来控制血糖,最终往往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会增加,主要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胰岛素和一些口服降糖药的清除率下降;肾实质受损使肾脏糖原异生能力下降。因此,在血清肌酐〉194μmol/L的患者中使用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的发生率可增加5倍。磺脲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清除率下降,需要减少药物的剂量。尤其是第1代磺脲类的母体药物及其代谢成分都有肾脏代谢,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该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低血糖风险增加。在第2代磺脲类降糖药物中,由于格列吡嗪和格列齐特这两种药物没有活性代谢产物,且不增加肾功能不全患者低血糖风险,可以优先选用。由于二甲双胍主要由肾脏清除,在血清肌酐〉132μmol/L的男性和〉124μmol/L的女性患者中, 容易出现剂量累积,使得患者乳酸中毒的几率增加。

  3、控制高血压

  严格控制高血压能明显地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减少心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理想的血压水平为130/80mmHg,当尿蛋白定量大于1g/24小时,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询证医学业已证实,ACEI和ARB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进展中的作用,为糖尿病肾病控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肾功能、血钾以及血容量的变化,对伴有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要慎用或禁用。利尿剂也是糖尿病控制高血压的基础用药,但利尿剂有降低血钠、血氯和血钾,升高血糖、血脂和尿酸的作用,应注意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噻嗪类利尿剂能有效地与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但与CCB类合用效果较差。

  4、纠正脂质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普遍存在,脂毒性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高脂血症不仅直接参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还可以通过作用于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导致系膜细胞和足细胞的损伤,加重蛋白尿和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因此,积极纠正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能改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损伤的进展。糖尿病肾病患者LDL〉3.38mmol/L,甘油三酯(TG)〉2.26mmol/L,应开始降脂治疗。治疗目标是:LDL〈2.26mmol/L以下,TG〈1.7mmol/L。

  5、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关系密切,减低蛋白尿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认为,糖尿病肾病产生蛋白尿的“三高”现象与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有关。局部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以增加TGF-β1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表达,使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加;通过活化淋巴细胞,介导肾脏局部的炎症反应,加速肾组织损伤和纤维化进程。基于上述原因,ACEI/ARB除了降压作用外,还具有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减轻肾组织病变,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