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6 年“魏则西事件”后,自体免疫细胞疗法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它到底有没有用?众说纷纭。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这种疗法、以及它能不能用于肺癌患者。
自体免疫细胞疗法,又叫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是取患者血液,分离出有免疫功能的细胞,在体外进行改造、激活和扩增后,将活化的免疫细胞回输入患者体内,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种类繁多,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IL)、抗 CD3 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 (CD3AK)、供者淋巴细胞 (DLI)、树突状细胞刺激的 CIK 细胞 (DC-CIK)、自然杀伤细胞 (NK)、肿瘤抗原特异性的 TCR 转基因细胞 (TCR-T) 和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 (CAR-T)等。其中两款 CAR-T 细胞疗法已经在美国获批上市。
目录
什么是 CAR-T?
CAR-T 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 的简称,这种技术需要提取患者血液中的 T 淋巴细胞,在实验室内,将肿瘤细胞表面特有的某种蛋白的受体基因“植入”T 细胞,使得 T 细胞最终表达出嵌合抗原受体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从而这种经过改造的 T 细胞就获得了精准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获得的 CAR-T 细胞在体外扩增,再输回患者体内,这些接受过超能训练的特种兵,就开始了抗击肿瘤的过程。
CAR-T:治疗淋巴血液系统肿瘤的新希望
2012 年,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六岁美国儿童艾米丽·怀特海德,在生命垂危之际,接受了试验性 CAR-T 疗法,成为全球第一位接受细胞疗法的儿童。
她第二天醒来后,医生们奇迹般地发现她体内的癌细胞完全消失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艾米丽如今已经 12 岁了,她的经历再次燃起了科学家们对细胞疗法的热情。
2017 年 8 月 31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批准了第一款 CAR-T 免疫疗法 Kymriah,用于治疗 25 岁以下难治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同年 10 月 19 日,美国 FDA 批准了第二款 CAR-T 免疫疗法 —— Yescarta,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这两款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卓越的效果。其中,在对晚期白血病患者使用 Kymriah 的临床试验中,三个月治疗时间内,有 83% 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而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使用 Yescarta 的临床试验中,完全缓解率达到了 51% 。
CAR-T 尚不是肺癌患者的最佳选择
目前,CAR-T 疗法在肺癌中的疗效还没有被证实。CAR-T 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上某个特定的蛋白分子,而杀死肿瘤细胞。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首先找到只表达于肿瘤细胞、而在正常细胞上不表达的分子。
目前上市的这两款 CAR-T 细胞疗法,都是针对 B 淋巴细胞表面的 CD19 分子设计的。CD19 分子就符合上述要求:只在 B 淋巴细胞表面表达,而在其他健康组织细胞中都不存在。所以这两种疗法对来源于 B 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效果很好。
但是,在肺癌中,一方面很难找到只存在于肺癌细胞表面、而在健康组织细胞中没有的特异性分子,肺癌等实体肿瘤细胞的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正常细胞。另一方面,就算找到肺癌细胞表面特异性的分子,它也并不是表达在所有肺癌细胞表面,因而由它“引路”,只能杀灭一部分癌细胞。
CAR-T:不容忽视的副作用
尽管在淋巴血液系统肿瘤中初战告捷,但仍无法掩盖 CAR-T 疗法的毒性。被基因改造和大量扩增的 CAR-T 细胞是一柄双刃剑,在杀灭肿瘤的同时,也会导致免疫刺激和炎症反应,出现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
CAR-T 疗法的毒副作用可能有:
- 细胞因子风暴,也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患者出现发热、低血压、缺氧,血液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严重者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和呼吸功能衰竭等)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心动过速、低血压等);
- 神经毒性,包括颅内血管损伤,破坏血脑屏障,严重者造成谵妄、失语、躁狂、脑水肿、颅内出血。
综上所述,目前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还存在诸多障碍,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基于免疫细胞的疗法有可能在肺癌中取得突破。
相关阅读:
共同作者: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黎雪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