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中存在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它们在人体内的代谢是相互关联的,其中血糖的增高会影响其他两种物质代谢。
对血脂的影响尤其重要,会造成脂代谢紊乱(多表现为高血脂症),从而易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闭塞。而下肢血管是人体最长的供血通道,任何阶段出现狭窄或闭塞,均会影响远端组织直至足部供血,这一病变在医学上叫做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此外,高血糖状态会造成人体微血管管壁变性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导致下肢组织缺血缺氧。
同时糖尿病患者血液本身的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包括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血小板容易粘附聚集形成血栓,血液粘稠度增高),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足部发生严重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组织的坏死―即糖尿病微血管性坏疽。另外,由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营养障碍和缺血性神经炎, 使机体缺乏对足部的保护措施(因为肢体末梢的保护性感觉减弱或丧失),从而极易引起物理性的损伤,一旦受损后,病理生理改变又使其不易修复,感染难以控制,最后发展成为足坏疽。
最后,感染是促使糖尿病足加重的重要因素。
我们都知道,患有糖尿病的人很容易发生感染,最常见的是皮肤感染,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下肢又是人体中最负重的器官,特别是足,最容易受伤,缺血的肢体更易于发生感染。由于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微小的创伤即可引起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而糖尿病患者的高糖状态为细菌的生长及繁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从而感染更易于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