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活检有哪些方法?

目前,手术仍然是肺癌的最佳治疗选择,早期肺癌患者术后也并不一定需要辅助化疗。但不幸的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初次发现时,即已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采用保守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或免疫治疗等。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需要首先明确肺癌的病理类型。

肺癌组织活检是取得组织标本、进一步明确病理类型的重要手段。随着 CT、支气管内超声检查 (Endobroncheal Ultrasonography,EBUS) 等技术的应用,肺癌组织活检技术更完善,肺癌诊疗也更准确。

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活检方式是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CT 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以及体表转移肿块活检(特别是肿大淋巴结)。EBUS 引导下淋巴结穿刺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纵隔镜、内科胸腔镜也是医生用来获得肿瘤病理的常用手段。有时,医生还会对胸水或者支气管细胞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查,获取肿瘤病理诊断。医生究竟是如何选择运用适当的“工具”,顺利取到肿瘤组织来做病理诊断呢?。

一、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

经支气管镜肺穿刺活检适合于生长在肺中央部位的病变。如果肿瘤生长在支气管腔内,医生可以在直视下取到肿瘤组织;如果生长于管腔外,医生会借助 X 光引导,确认活检钳位于肿瘤组织中,然后夹取肿瘤组织。

二、经皮肺穿刺活检

如果肿瘤病变位于肺周边部位,医生可能采用 CT 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技术。在 CT 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肿瘤组织、并切取样本。如果病变紧贴于胸膜下,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肺穿刺活检。

经皮肺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和咯血,肿瘤组织血管丰富时更容易发生。检查前,医生会建议做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检查,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或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史,一定要告知医生。

三、体表转移肿物活检

如果肺癌转移到身体表面,会形成体表肿物,特别是锁骨上及颈部淋巴结、腋下、腹壁结节等。这些浅表肿物容易切除,出血风险较小,医生常常会选择将肿物完整切除做病理检查,指导诊断和治疗。

四、EBUS 引导下淋巴结穿刺、纵隔镜活检

如果肺癌转移到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医生会在 EBUS 引导下,以针刺抽吸淋巴结的方法获取组织。有时依靠EBUS难以确诊,或为了获取更多的肿瘤组织利于诊断,也会选择纵隔镜活检淋巴结组织。但是对于远离支气管和纵隔的肿瘤,这两种方法就难以奏效了。

五、内科胸腔镜、胸水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

临床上,如果上述检查手段不能获取到肺癌组织、或者风险较大时,医生还会利用一些补充办法来取样:如果肺癌转移到胸膜,可以用胸腔镜直接对胸膜组织活检;如果有胸腔积液,可以抽取胸水收集里面的癌细胞。

目前,肺癌治疗已进入精准治疗时代,治疗方案及药物的选择很多都是根据肺癌组织学和分子检测结果共同制定的。获取足量、优质的样本,是进行准确组织学和分子学诊断的前提。

尽管医生有多种“工具”来获取肿瘤组织,肺癌病理确诊率也逐渐提高,但仍有一些特殊情况导致难以活检、或风险较大无法活检。遇到这种复杂的情况,放疗科、外科、内科、介入科、甚至病理科的医生们会进行会诊,共同讨论如何诊断。

共同审核: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王震副主任医师 尹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