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碱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正常在血常规检查中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如果血液检查白细胞升高,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10%-20%以上,怀疑有白血病的可能。如果患者此时有口唇苍白、指甲干枯、面色萎黄等贫血表现,并且有反复感染、皮下出血的情况时,建议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遵医嘱治疗。
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大量升高,并且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占比较大,医生可能建议进行骨髓穿刺,取骨髓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如果骨髓象中显示有大量嗜碱性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升高等多种异常,并经过其他检查排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黏液性水肿、骨髓纤维化以及多种恶性肿瘤时,可诊断为白血病,考虑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或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两者也可依据检查进行区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全系粒细胞升高,检查可发现碱性粒细胞占总白细胞数量的10%以上,而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主要是碱性粒细胞升高,血象中碱性粒细胞可占总白细胞数量的20%以上。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分为急慢性两型,其中慢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类似,都是以贫血、出血、反复感染为主,两者治疗基本上都是以输血,配合免疫药物和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还可以用化疗药物进行控制,但是慢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对化疗效果较差,相对来说预后较差。
急性的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起病较急,临床极为罕见,患者除了出现贫血、出血、反复感染的表现,还会出现皮肤瘙痒、水肿、荨麻疹等过敏表现,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呕吐、腹泻等表现,目前临床治疗手段有限,预后较差,生存期较短。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嗜碱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度的升高,嗜碱性粒细胞高也可能是由慢性溶血、脾切除术后并发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引起。同样也常见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肠炎、支气管哮喘等,以及水痘、结核病等疾病。因此,嗜碱性粒细胞高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患者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排查相关病变,不要自己吓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