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胃癌,有这些影像学手段

胃癌的诊断可以分为定性诊断和病期诊断:定性诊断用来判定患者的胃部病灶是否为癌;病期诊断用来评估胃癌的进展程度,包括病灶局部进展情况和有无转移。

胃镜检查及组织学活检是胃癌定性诊断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而影像学检查是胃癌病期诊断的重要手段。胃癌患者往往需要接受一系列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疾病的进展程度,以便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目前常用的胃癌影像学检查手段如下。

CT

CT 是评估胃癌进展程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通过 CT 检查,医生可以了解:

  • 肿瘤在胃部占据的范围;
  • 肿瘤侵入胃壁的深度;
  • 肿瘤是否已穿破胃壁并长入胃周围的其他器官;
  • 胃周围淋巴结有无转移;
  • 肿瘤有无远处转移(例如肝转移、腹膜转移等)。

CT 检查根据是否注射造影剂分为增强 CT 和平扫 CT,胃癌患者如果没有使用造影剂的禁忌证,应进行增强 CT 扫描。在增强 CT 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可以提供更多的病期诊断信息。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用于胃癌的筛查和诊断,但与胃镜相比,它的检出率和准确率不及胃镜,并且无法获得组织学活检样本,故临床上多用于无法耐受胃镜的患者。

对于胃上部癌或贲门癌患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可协助判断有无食道受累。

磁共振成像(MRI)

在胃癌的影像学检查中,MRI 检查应用不及 CT 普遍。虽然一些小样本研究发现,MRI 成像的对比分辨率较 CT 好,但目前 MRI 对胃癌的病期诊断作用仍十分有限。通常,当胃癌患者的肝内病灶无法通过 CT 明确是否为转移时,或者患者对 CT 造影剂过敏时,医生才建议做 MRI 进一步明确诊断。

超声

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的检出率较低,对胃癌病期的诊断价值也不大,所以临床上很少对胃癌患者进行经腹超声检查。仅当临床上怀疑胃癌患者有锁骨上淋巴结等体表淋巴结转移时,医生才会考虑利用超声检查。

PET-CT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检查逐渐兴起。对于已确诊为胃癌的患者,PET-CT 对其病期诊断有一定价值,主要用于筛查全身有无转移灶。

但是,PET-CT 并非“万能”,也有其局限性:

  • 印戒细胞癌和(或)低分化腺癌(这是胃癌的两种组织学类型)在 PET-CT 上不显影,所以这两类胃癌在 PET-CT 上极易被漏诊;
  • 病期早的胃癌 PET-CT 检查时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诊断。

总体来说,对于确诊为胃癌的患者,医生在进行病期诊断时会首选增强 CT;怀疑有远处转移且患者的经济条件较好的,可加做 PET-CT;当肝脏有病灶且 CT 无法判定是否为转移时,可加做 MRI;胃上部癌或贲门癌术前可加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协助判断食管是否受累。此外,对于临床上怀疑胃部病变但拒绝做胃镜的患者,医生会考虑进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初步诊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肿瘤外科黄锦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张洧蓝参与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