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可以治愈吗?

  肺癌让人谈癌色变,以往的资料表明肺癌的病人在就诊时约50%的病人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这部分人也就没有治愈的可能,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30%。由此可见肺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对肺癌的认识及警惕也越来越强,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也使肺癌的治愈成为可能。
  怎样早期诊断肺癌呢?
  许多人会认为是病总会有症状的,肺癌也不例外,等出现了症状以后再去做检查也不迟。肺癌是会出现症状的,典型的症状是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血丝,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出现咯血、胸痛、胸闷、气促、声音嘶哑、甚至头痛、呕吐、骨关节痛等症状。但等出现症状再去做检查为时已晚,此时的肺癌多为中晚期,治疗效果极不理想。
  我们提倡积极主动的健康理念,防患与未然,定期的健康检查至关重要,但检查也需有的放矢,否则仍难达到目的。例如胸部检查我们提倡做CT而非普通胸片,普通胸片由于存在前后肺组织的叠加、心隔角、肋隔角、胸顶等盲区,不但不易看清较小的肺的早期病变,而且也可能遗漏盲区内的较大病变,达不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定期做胸部CT检查: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肺癌筛查的应用,肺癌早期的影像表现——肺部磨玻璃密度影的检出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肺部磨玻璃密度影表现为某一部位肺模糊的或轻度的密度增加,不掩盖肺血管纹理,见于各种炎症、水肿、出血、纤维化及肿瘤等病变。通过病理发现多数磨玻璃结节样肿瘤性病变主要是腺癌、支气管肺泡癌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由于这类病变往往是分化较好的癌或者癌前病变,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很有意义。
  磨玻璃密度影的病理基础及形态学特征。肺密度是由肺内气腔的密度、固有肺组织密度、肺内血管外体液量以及肺血容量4 种因素构成。因而任何引起上述因素发生改变的疾病,必将造成肺密度的改变而导致磨玻璃密度影的形成。只要肺实质含气量减少,细胞密度增加,肺泡壁柱状细胞增生导致的肺泡和终末气囊内部分气体填充,肺泡尚未完全萎陷,即可出现肺部磨玻璃样阴影。因此,它是一种具有特征性但非特异性征象,可出现在肿瘤细胞浸润、肺组织部分性渗出、炎症性间质增厚、水肿、纤维化等多种病理状态。根据其分布形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磨玻璃密度影则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于肺中内带,阴影边界多模糊,常伴有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蜂窝状阴影、小叶间隔增厚等间质病变的征象,外围型磨玻璃密度影主要位于肺外周部胸膜下,呈小叶周围性分布。
  是目前最先进的肺部检查方法,它既可以利用高分辨率CT,精确地显示病变的形态学、解剖学改变;又可以提供肿瘤的代谢特征。这对磨玻璃密度影的恶性诊断率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HRCT 问世后,全肺的薄层高分辨力图像成为现实,对磨玻璃样密度灶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随着HRCT 在临床上应用的增加,通过HRCT上磨玻璃密度影的大小等形态特征来判断病变的病理性质、确定治疗方案以及判断疾病预后的等方面的优势越发明显。
  近年出现的1024高清CT更是诊断肺小结节、磨玻璃影的利器,它的扫描速度极快,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能扫1024层,扫描的层次更多,采集的病变的信息更详尽,受外界因素的影像更小,因此能更精确地对更小的病变进行更加详尽的分辨、分析,使得更早、更精确的分辨出更小病变性质,精准的制定出下一步的诊治方案成为可能。回顾我科千余例做1024后经手术验证的病例,其准确性可达95%以上,最小的结节被证实为肺癌的竟不足5mm。
  磨玻璃密度影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而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个亚型,根据肿瘤生长模式将直径<2 cm 的周围型小肺腺癌分成6 个亚型。A 型指局限性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carcinoma,BAC);B 型指局限性的BAC伴肺泡结构的塌陷;C 型指局限性的BAC 伴随活跃的纤维母细胞增生;D 型指分化不良的腺癌;E 型指管状腺癌;F 型指乳头状腺癌伴压迫和破坏性生长。右肺上叶结节最多30%,如果结节的直径超过1.5 cm。或者结节的形态是类圆形的,那么其更有可能是恶性结节。研究表明,当直径>15 mm的磨玻璃密度影,表现为结节状时,则更加倾向于侵袭性的腺癌。
  发现了肺部的小结节或磨玻璃影怎么办?
  对于磨玻璃密度影,是随访还是做微创手术?局部切除抑或肺叶切除?是否需要清扫淋巴结?小的单发的磨玻璃密度影,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通过定期随访有助于鉴别诊断。炎性病灶经过数月(3个月内)可自行消失,或者经抗感染治疗后可消散。若局限性磨玻璃样病变在3~6 个月的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或密度增高可能提示恶性,可行CT 引导下胸腔穿刺活检明确,然后接受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对于随访数月稳定的单发磨玻璃密度影也很可能是局灶性肺纤维化、局灶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或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另外直径≥ 10 mm、有恶性征象或含有实性成分的单发磨玻璃密度影为早期腺癌或癌前病变的表现,这些病灶应进行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对于混合性磨玻璃密度影,含实性成分的多考虑恶性,可行肺叶切除或者在胸腔镜下行磨玻璃密度影切除术。一般认为随访中不消的大于0.7mm 的磨玻璃密度影为早期病变的可能性大,首选微创手术。可先行胸腔镜探查,若病灶位于肺表面,以手指触摸确定病灶或术前做Hookwire定位, 直接切除局部病灶。病灶在肺实质深部,难以定位,可根据CT定位做相应肺段切除,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报告为良性病变或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局部切除或较大范围的楔形切除就足够了。对于术中明确为肺腺癌的患者,对于A 和B 型,若取样无淋巴结转移,首选胸腔镜下局部切除;对于C、D 和E型最好采用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对于T1a 的患者可行楔形切除术,T1b 的患者可考虑行肺段切除术。现有文献报告单纯磨玻璃密度影早期肺癌5年存活率达98% ~ 100%,因此术后不需要化疗和放疗。
  通过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肺癌是可以治愈的,但关键是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定期的胸部CT普查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