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和腺癌有什么不同?

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食管癌的癌变细胞主要呈现出两种类型:

  • 腺癌:来源于胃肠道的异常柱状细胞,取代了正常食管的鳞状上皮(这个过程叫“化生”),且这些细胞发生了癌变;

  •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是由食管鳞状上皮恶变引起的癌症。

食管鳞癌和腺癌主要有以下不同点:

从发病情况来看

1. 鳞癌约占全球食管癌病例的 90%,在中国也占到 90% 以上,它是亚洲、非洲、南美洲国家的主要类型。腺癌约占 10%,在美国、英国等北美洲、欧洲国家高发。 

2. 性别上,食管的鳞癌和腺癌都有男多于女的趋势,从下图可见,在亚洲人群中,食管鳞癌和腺癌发病的男女比例都约为 3:1。

值得说明的是,虽然食管癌在男性中多发,但它的发病风险与性别因素基本没有关系。

注:图示为全球各地区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

从发生部位来看

鳞癌主要由食物摩擦、刺激等引起,所以,承担食物运输功能的上端和中段食管是“重灾区”。

腺癌多源于胃食管反流病(也称“反流性食管炎”),也就是胃液、胆汁等液体反流至食管,使通常存在于胃黏膜的“柱状上皮”入侵食管“原住民”鳞状上皮的领地。胃和食管交界处,是其入侵的“前沿阵地”,因而,腺癌多发生于远端食管(腹段食管)。

从诱因来看

  • 鳞癌:吸烟、饮酒是最重要发病因素

研究证实,吸烟者患食管鳞癌的风险是未吸烟者的 9 倍。

但在中国,吸烟对食管癌风险的“贡献”较少,与“吃”相关的因素更为重要,比如饮酒、常吃烫食、腌制蔬菜吃得多、维生素摄入不足等。这些因素可以造成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在不断修复创面的过程中,容易发生鳞状上皮的不典型增生,最终发展成癌症。

另外,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在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中的平均感染率为 40%,以 HPV-16 多见,也是食管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 腺癌:肥胖、胃食管反流是主要诱因

食管腺癌的诱因主要有:肥胖、胃食管反流病及其导致的 Barrett 食管。胃酸或胆汁反流进入食管,可造成鳞状上皮慢慢变成不正常的柱状上皮,最终导致腺癌。

有研究表明,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患食管腺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 3.48 倍。

食管鳞癌和腺癌的发生过程,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