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多为2型糖尿病。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达40%,在尿毒症透析的患者中,20%由糖尿病所导致。对于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变如何降血糖?如何延缓肾脏病变的进展?这是每个糖尿病医生临床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备受糖尿病患者关注的,本人结合最新专家的观点,将就这方面的问题阐述如下,供医生及患者参考。
1、何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肾病患者由最初的微量白蛋白尿,到显性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再肾功能减退及尿毒症,什么时候该调整正在进行的治疗方案?关于尿蛋白的出现并不影响降糖治疗,但如果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由于此时开始,药物经肾脏排泄有所变化,就需要考虑治疗方案的改变了。
2、控制血糖、血压、尿蛋白 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尿蛋白不仅可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延缓肾病的进展。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8.0mmol/L;血压:对于24小时尿蛋白<1.0g者,控制血压<130/80mmHg,24小时尿蛋白>1.0g者,控制血压<125/75mmHg,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能很好降血压,又能减少尿蛋白量,减轻肾小球内压力,有利保护肾脏。而吡格列酮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体重,减少蛋白漏出,延缓肾病的进展。
3、降糖药物的选择
(1)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本身并不导致肾脏的损害,当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病症时,二甲双胍应当停用,并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重新起用。由于其可能引乳酸性酸中毒,在GFR达到30ml/min/1.73m2时应该停用。
(2)吡格列酮 吡格列酮的排泄方式主要以原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方式排入胆汁,但如果肝功能不全时,15%-30%的原药会从尿排出,否则无需调整剂量,能安全地用于肾功能减退及老年患者。但如果出现了液体潴留,则不宜继续使用。
(3)瑞格列奈 瑞格列奈主要经肝脏代谢,小于8%经尿排出,活性代谢产物并不随肾功能减退而增加,在肾功能降低的情况下,无需调整剂量。但要警惕低血糖风险。最近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应用原则的专家共识》中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一些专家认为,瑞格列奈能安全地应用于慢性肾脏病的全程,而不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4)DPP-4抑制剂 一般来讲,GFR降低患者当慢性肾脏病由3期进展到4期时,此类药需要调整剂量,但利格列汀无需调整。
(5)胰岛素 外源性胰岛素主要通过肾脏清除,随着肾功能减退,其剂量需要调整,以免发生低血糖。
注:以上仅为部分专家及个人观点,请患者或医生临床用药时,参考最新的药物说明书及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