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享:光动力治疗,不开刀消灭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一般能通过内镜下治疗获得根治。一般来说,如果您没有淋巴结转移、或转移率极低,就可以进行内镜下切除术。如果有高龄、身体条件不佳等情况,不能耐受内镜下切除术,或者不愿意做内镜切除,则可以选择内镜下非切除治疗。

本文,我们将通过一个病例来展示,什么情况可以选择内镜下的非切除治疗,以及治疗方案是如何制定出来的

李先生,75 岁,有 50 多年的饮酒、吸烟习惯,高血压病史有 20 余年,糖尿病病史有 30 余年,两年前做过冠脉支架置入术,每日需口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近些日子,他因反酸、烧心长达 1 个月,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就诊。

诊断过程

李先生在门诊做了普通胃镜检查。医生在镜下发现,距离门齿(门牙)30~33cm 处的食管左侧壁,能见到一处平坦病变,可疑存在食管肿瘤性病变。

随后,医生通过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NBI-ME)和超声内镜检查,考虑上述病变符合早期食管癌表现。

做完内镜后,医生将取出的组织样本送到病理科,最终确诊为“高分化的食管鳞状细胞癌”。

为了进一步确定癌症是不是早期、有没有淋巴结转移,医生给李先生开了另一些检查。最终,胸部增强 CT 发现,食管壁无明显增厚,食管周边没有明显的肿大淋巴结;腹盆增强 CT 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临床分期为 cT1N0M0 IA 期。

看着这串密码一样的诊断结果,李先生完全懵了。

内镜医生为他解释道:“c”是指临床分期,IA 期的意思就是早期;“T”代表肿瘤(Tumor),描述的是肿瘤病灶的大小和范围,T1 是指肿瘤侵犯了食管黏膜或黏膜下层;“N”代表淋巴结(Lymph Node),N0 意思是未发现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M”代表远处转移(Metastasis),M0 的意思是没有发现远处转移。

而高分化癌的意思就是,癌细胞的恶性程度比较低,治疗的预期效果也比较好。

也就是说,李先生的食管癌位于食管黏膜层,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极低,符合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李先生的情况,首选的应该是内镜下切除。但他已经 75 岁了,属于高龄患者,并且本身就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身体状况总体来看并不是很好。

当听到医生说,做内镜下切除需要进行全麻插管,以及麻醉可能会有风险时,他的家人非常担心,害怕李先生无法承受身体里被“动刀子”以及做全麻的风险,因此不愿意选择这种有创伤的治疗。

在充分听取家属的意见后,经过综合考虑,医生决定采用内镜下的非切除治疗——光动力疗法。

比起内镜下的切除手术,光动力疗法有一些优点:

  • 创伤很小,恢复快。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不影响正常饮食。
  • 有针对性地杀伤肿瘤,对病灶周边的正常组织损伤轻微。这种选择性的杀伤作用是许多其他治疗手段难以实现的。
  • 适用性好。光动力疗法对不同细胞类型的癌组织都有效,适用范围广。
  • 如果治疗后,发现病灶有残留或出现新发病灶,可以重复治疗。
  • 对高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血友病等不能接受手术切除的患者,光动力疗法能有效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不需要麻醉,在门诊即可完成治疗,治疗效果不比内镜下切除差。

想了解更多光动力治疗的知识,请阅读:

不过,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可能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医生也向李先生和家属坦诚地说道:光动力疗法不能获得病变部位的标本,也就无法进行精确的病理学评估,也不能明确肿瘤是否已被完整切除。

谈到这里,李先生本人提出了一点忧虑:如果不能精确评估病理,也不能明确是否切干净了,那么,光动力治疗是否很容易复发呢?

医生说:

虽然从临床分期看,李先生适合做光动力治疗,但由于光活化药物必须通过光的激活才能起效,所以它只能杀死靠近食管内表面的癌细胞,而不能杀死已经深入食管或其他器官的癌细胞。这就需要李先生定期来院复查胃镜。一旦发现复发,就要尽快治疗。

听了这一番解释,李先生和家人又与医生进行了详细、充分的沟通,最终同意采用光动力疗法。

治疗过程

完成光动力治疗需要多次来内镜中心门诊,主要流程有下面几步:提前 24 小时注射光活化药物——第一次正式治疗——大约48 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正式治疗。

  1. 治疗前,医生先通过治疗将李先生的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停用了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1 周左右。
  2. 完善了心肺功能的相关检查,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
  3. 治疗前 24 小时,李先生来到内镜中心门诊,进行光活化药物注射。护士先给他做了光敏剂皮试,观察 15~20 分钟后,判断是阴性,才给他静脉注射了光敏剂。操作步骤很简单,就是像打吊针一样,往体内注入光敏剂。护士还给李先生做了简单的讲解:光敏剂本身并不具有肿瘤杀伤作用,而是利用激光进行激发后,使其对肿瘤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等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4. 注射药物后,医生嘱咐李先生及时带上墨镜,避免一切强刺激光源,最好别出门。回家后可以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抵抗力。然后,李先生便回家休息了。接下来,光活化药物会慢慢聚集在癌组织内。
  5. 正式治疗的前一天晚上,他遵医嘱没有进食,确保至少空腹 6 小时以上。这是因为,内镜治疗时须保持食管及胃部清洁,没有食物残渣,才能确保清楚看到食管黏膜上的病变。
  6. 治疗当天,李先生来到内镜门诊。进入专门的光动力治疗暗室内。医生通过内镜,将一种特殊的激光对准病灶,引起聚集在癌细胞内的光敏剂发生改变,产生多种活性氧物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肿瘤血管造成损伤,影响肿瘤的血供。最重要的是,这种治疗对周围的正常组织损伤很小。
  7. 大概 15~20 分钟后,照光结束,医生通过胃镜观察病变周围,没有明显出血,便缓慢地将胃镜及光导纤维从李先生体内撤出,治疗结束。整个过程中,医生都在监测他的生命体征,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李先生也没有感到其他不适。医生嘱咐他,回家时要确保身体被完全遮盖,避免一切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可能。48 小时后,再回来重复治疗。治疗结束后 30 天内,要避免日光照射,以防出现光过敏性皮炎。
  8. 48 小时后,李先生如约来到医院继续进行光动力治疗。医师通过胃镜发现,病灶位置有组织坏死表现,这说明第一次治疗是有效的。对坏死组织进行清除后,医生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光动力治疗,并嘱咐李先生,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与前次治疗相同。
  9. 治疗后 1 周内,李先生出现过短暂的吞咽困难。医生已经在治疗前告诉过他,这可能是治疗后食管肿胀导致的,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果然,随着水肿的慢慢消退,吞咽不适的症状逐渐缓解了。

术后复查

治疗结束后 1 个月,李先生来医院进行了第一次胃镜复查,发现病灶已经消失不见了。

随后,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每 3 个月复查一次胃镜的频率,进行治疗的随访,都未发现病灶复发。

目前,李先生接受光动力治疗已经 1 年了,一直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能够正常吃饭、喝水,并且仍然在坚持定期随访。

免责声明:

肿瘤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极为复杂,治疗要充分考虑个体化差异,该病例并不能代表“相似患者”的治疗决策。关于您具体的治疗方案,请听取主管医生的专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