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是单用、还是与其他治疗联合?

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的靶向治疗,如同“打靶”,针对“靶心”杀灭肿瘤。“靶心”就是特异的基因变异,常见的有 EGFR、ALK、ROS1 等。

那么,如果基因检测查出存在某种突变,我们只需要单独服用对应“靶心”的靶向药就可以了吗?跟其他疗法联合使用效果会更好吗?本文尝试做一说明。

单用靶向药是主流

迄今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 EGFR 突变、ALK 重排、ROS1 融合这三种基因变异阳性的 NSCLC 患者,相应的靶向药有着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他们的生活时间延长了 2~3 倍 。

国内外临床指南均已推荐,一线单独使用这些药物,是上述三种驱动基因阳性患者的不二选择。如果一线治疗后病情进展,目前针对上述三种基因突变也有二代或三代的药物获批用于二线治疗。比如,EGFR 基因突变患者病情进展后,再次做基因检测,发现有 T790M 突变,那么三代 EGFR 抑制剂是首选。

我们用 EGFR 突变举例,说明单独使用靶向药的情况。或许您在第一次发现肺癌时,已经发生了脑部转移。多项研究已表明,EGFR-TKI(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靶向药,对晚期 EGFR 突变阳性、脑转移的患者显示了很好的疗效,颅内有效率可达 70% 以上。

此时,是否还需要加入放疗,需要根据您的具体症状严重程度、转移灶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定,您应先跟主管医生充分沟通。多数情况下,简单的单药治疗已经可以取得令我们满意的疗效了。

靶向药能否与其他治疗联用?

目前,靶向治疗能否与其他全身治疗手段如抗血管生成治疗、化疗乃至其他靶向药物联用、何时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等待医学探索。多数联用方案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仍用 EGFR 突变举几个例子:

  1. 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联用:既往一些国际研究报道,在 EGFR 突变阳性的患者中,EGFR-TKI 类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比单用组延长约半年。
  2. 与其他靶向药联用:在一些临床研究中,EGFR-TKI 类药物联合其他靶向药物(如 C-MET 抑制剂),也对存在 EGFR 突变、并发 C-MET 过表达/扩增的患者,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3. 术后辅助:在局部晚期 EGFR 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中,靶向治疗作为术后辅助治疗,也显示出令人欣喜的疗效。

再次提醒您,目前多数“强强联合”的方案尚在研究阶段。在我国的肺癌诊疗指南中,靶向治疗与化疗联合属于“可选策略”(2A 类证据,即研究证据不充分,但专家有统一认识),与其他治疗的联合并未获得推荐;而靶向药物单药治疗则是基本策略,并有最高级别证据支持。临床实践中,一线治疗也很少推荐靶向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

关于用药方案,请您一定要到肿瘤专科,根据您个人的基因状态,由医生评估是否考虑相关临床研究或用药方案。

结语

有基因突变“靶心”的晚期 NSCLC 患者,适宜用靶向治疗,且应尽早一线使用。当您在基因报告上看到 EGFR、ALK、ROS1 等基因变异“阳性”时,应该及时到肿瘤专科门诊,寻求医生的帮助。

单用靶向药是主流。是否与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或抗血管生成、化疗等全身治疗手段联用,需要您到肿瘤专科明确诊治。

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个体化”肿瘤医疗的时代。每一位患者都是独特的。因人而治,将会为您带来最大的获益。

共同作者: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 白晓燕医生 张一辰医生 郑媚美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