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转移性肾癌:目前和未来的治疗选择

肾癌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约占新发癌症的 4%,占癌症死亡病例的 2.5%。早期肾癌的局部病灶可通过手术切除争取实现根治,不过其中有 25%~40% 仍将进展为远处转移。此外,还有 20%~25% 的患者在就诊时已处于肾癌晚期,并伴有其他部位的转移灶。

在过去的 15 年间,针对晚期肾癌的药物研发取得了诸多进展,多种新药的上市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为患者改善疗效、缓解病痛以及延长生存时间带来了新希望。

靶向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

TKI 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信号通路发挥药效。自从 2007 年获批以来,TKI 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的一线主流用药。

如表 1 所示,舒尼替尼的疗效相较于以往的干扰素疗法获得了显著改善,病情缓解更为持久,总生存期得以延长(26.4 vs 21.8个月)。随着各种 TKI 新药的研发上市,其临床特性也在不断优化。

  • 帕唑帕尼的疗效与舒尼替尼相似,而安全性和耐受性得到改善,严重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 卡博替尼相较于舒尼替尼则在疗效方面呈现大幅提升,将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延长了 5~6 个月(26.6 vs 21.2个月)。

表 1. TKI 一线方案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对比

研究报告的治疗分组 总生存期 无进展生存期
2007 年美国研究
舒尼替尼 26.4 个月 11 个月
干扰素 21.8 个月 5 个月
2013 年美国研究
帕唑帕尼 28.3 个月 8.4 个月
舒尼替尼 29.1 个月 9.5 个月
2018 年美国研究
卡博替尼 26.6 个月 8.6 个月
舒尼替尼 21.2 个月 5.3 个月

TKI 类药物可用于细胞因子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不过,对于一线 TKI 方案治疗失败者,仅有卡博替尼的二线治疗获益得到了临床证据支持。临床指南推荐此类患者最好换用其他抗癌机制的药物,如纳武利尤单抗进行治疗。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抑制剂

目前 mTOR 抑制剂仅有坦罗莫司用于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其疗效较干扰素方案虽有所改善,但临床证据尚不充分,仍有待验证。

依维莫司可用于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后续治疗,不过单独用药效果不够理想,通常更推荐采取联合方案,例如与仑伐替尼联用以提升疗效。

免疫疗法

传统细胞因子疗法

白介素-2 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在过去曾用于晚期转移性肾癌的治疗。然而,由于其疗效欠佳,毒副作用明显,目前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欧美专家还尝试过采用贝伐珠单抗与干扰素联合方案开展一线治疗,但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未得到延长,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反而有显著上升。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此类药物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 PD-1 系统对人体免疫的干扰作用,重新激发患者免疫系统针对肿瘤的杀伤效应。如表 2 所示,无论作为一线或二线用药方案,它们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都能实现良好的疗效。

表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 3 期研究结果

研究设计 用药分组 治疗结果
一线治疗:伴中、高危风险患者
  • 纳武利尤单抗+伊匹单抗
  • 舒尼替尼
联合治疗组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缓解率呈显著上升。
一线治疗
  • 阿特朱单抗+贝伐珠单抗
  • 舒尼替尼
尚未完成,总生存期有待后续报告,联合治疗组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显著更好。
二线治疗:既往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
  • 纳武利尤单抗
  • 依维莫司
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显著延长 5~6 个月;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更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未来的联合治疗策略

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疗效和安全性,今后可能成为晚期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标准方案。如表 3 所示,目前有多种新药联合方案正处于研发阶段。

表 3. 处于研发阶段的新药联合方案

新药联合方案 作用机制
阿维鲁单抗 + 阿西替尼 程序性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 +TKI
派姆单抗 + 阿西替尼 程序性死亡分子 1(programmed death-1, PD-1)抑制剂 + TKI
派姆单抗 +仑伐替尼 PD1 + TKI
纳武利尤单抗+卡博替尼±伊匹单抗 PD1 + TKI ± CTLA-4 抗体
AGS-003 + 舒尼替尼 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 + TKI

小结

近年来,随着对抗肿瘤机制的深入了解,新药陆续上市,使得晚期肾癌的治疗方案不断推陈出新。由早期的细胞因子疗法进展至目前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而今后联合方案将可能成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标准方案,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