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厄洛替尼片说明书

核准日期:

修改日期:

盐酸厄洛替尼片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盐酸厄洛替尼片

英文名:Erlotinib Hydrochloride Tablets

汉语拼音:Yansuan Eluotini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厄洛替尼。

化学名称:N-(3-乙炔苯基)-6,7-双(2-甲氧乙氧基)-4-喹唑啉胺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2H23N3O4·HCl

分子量:429.90

【性状】

本品为白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

厄洛替尼单药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包括一线治疗、维持治疗,或既往接受过至少一次化疗进展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

两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Ⅲ期试验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含铂化疗方案(卡铂+紫杉醇;或者吉西他滨+顺铂)作为局部晚期或转移的NSCLC患者一线治疗,相对单用含铂化疗未增加临床获益,因此不推荐用于上述情况的一线治疗。

【规格】

0.15g

 

【用法用量】

本品必须在有此类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考虑本品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一线治疗或维持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EGFR突变状态检测。

厄洛替尼单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推荐剂量为150mg/日,至少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持续用药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目前无证据表明进展后继续使用本品治疗能使患者受益。

剂量调整

患者出现新的急性发作或进行性的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应暂停厄洛替尼治疗进行诊断评估。如果确诊是ILD(间质性肺病),则应停用厄洛替尼,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参见【注意事项】警告-肺毒性)。肝功能衰竭或胃肠穿孔的患者应停止使用厄洛替尼。脱水且有肾衰竭风险的患者、患严重大疱、水泡或剥脱性皮肤病的患者、患急性/正在加重眼疾的患者,应中断或停止使用厄洛替尼(参见注意事项】)。

腹泻通常可用洛哌丁胺控制。严重腹泻使用洛哌丁胺无效或出现脱水的患者需要剂量减量和暂时停止治疗。严重皮肤反应的患者也需要剂量减量和暂时停止治疗。

如果必须减量,厄洛替尼应该每次减少50mg。

同时使用CYP3A4强抑制剂如阿扎那韦、克拉霉素、印地那韦、伊曲康唑、酮康唑、奈法唑酮、奈非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泰利霉素、醋竹桃霉素(TAO)、伏立康唑等药物或者葡萄柚、葡萄柚汁时应考虑减量,否则可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样,同时使用CYP3A4CYP1A2共同抑制剂(如环丙沙星)的患者,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减少厄洛替尼用量(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前使用CYP3A4诱导剂利福平可减少厄洛替尼 AUC的2/3-4/5。应考虑使用无CYP3A4诱导活性的其它可替代药物。如果没有可替代药物,厄洛替尼的剂量可考虑高于150mg,但需密切监测安全性。与利福平合用时厄洛替尼最大研究剂量为450mg。如果增加厄洛替尼的剂量,则当停止利福平或其它诱导剂时应迅速将厄洛替尼再减少到初始剂量。其它CYP3A4诱导剂包括但不限于利福布汀、利福喷丁、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如果可能也应避免使用这些药物(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

厄洛替尼经肝脏代谢和胆道分泌。虽然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Child-Pugh分级7-9)的厄洛替尼暴露量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类似,厄洛替尼应慎用于肝脏功能损伤的患者。总胆红素> 3 x ULN的患者应慎用厄洛替尼。治疗前检查异常的情况下,若肝功能出现严重变化,例如总胆红素翻倍和/或转氨酶升高三倍,则应中断或停止使用厄洛替尼。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持续加重时,应在达到重度异常前就考虑中断和/或降低剂量并同时增加肝功能检查监测频率。治疗前检查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总胆红素>3 x ULN/或转氨酶>5 x ULN ,则应中断或停止使用厄洛替尼(参见【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

尚未进行肾损伤患者(血清肌酐浓度>1.5 x ULN)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基于药代动力学数据,轻度或中度肾损伤患者不需要剂量调整(参见【药代动力学】)。不推荐严重肾损伤患者使用厄洛替尼。

已证实吸烟会导致厄洛替尼暴露量降低50-60%。正在吸烟NSCLC患者的厄洛替尼最大耐受剂量为300mg。在持续吸烟的患者中,与建议的150 mg剂量相比,300 mg剂量在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中未显示出疗效提高。(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

【不良反应】

由于临床试验进行的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无法直接将一个药物临床试验与另一个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也可能无法反映临床实践中观察到的发生率。

厄洛替尼的安全性评估是基于1500多例至少接受过一次150mg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患者的数据和300多例接受过厄洛替尼100mg或150mg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患者的数据,以及1228例接受厄洛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数据。

来自于临床试验中厄洛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报告的不良反应 (ADR) 总结如下。下表所列ADR是发生率至少10%(厄洛替尼组)且较对照组高(³3%)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类别包括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1/10),偶见(≥1/1000,<1/100),罕见(≥1/10000,<1/1000),十分罕见(<1/10000)。

服用厄洛替尼治疗NSCLC和其它晚期实体肿瘤的患者中有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致命的事件(参见【注意事项】警告-肺毒性和【用法用量】剂量调整)。

NSCLC-厄洛替尼单药治疗

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NSCLC一线治疗

在一项154名患者参加的开放性随机对照的III期研究ML20650 (EURTAC)中,对75名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使用本品一线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在研究ML20650中,使用本品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分别为80%和57%,所有分级),大部分为1级或2级,不需干预即可控制。3级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4%。未见4级皮疹或腹泻。分别有1%的患者因皮疹或腹泻而停止使用本品。发生皮疹或腹泻的患者分别有11%和7%需要进行剂量调整(暂停或减量)。

YO25121(ENSURE)是在亚洲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比较厄洛替尼与吉西他滨/顺铂作为一线治疗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IIIB/IV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对110例厄洛替尼治疗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与厄洛替尼的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该研究中厄洛替尼组中最常见AE为皮疹(67.3%)、腹泻(40.9%)和甲沟炎(10.9%),大多数皮疹为1级或2级,7例患者(6.4%)出现3级皮疹。多数腹泻为1级或2级,2例患者为3级腹泻,无4级或5级腹泻。厄洛替尼治疗组中观察到1例(0.9%)间质性肺炎。厄洛替尼组中报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为9.1%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为5.5%,血胆红素升高6.4%,多数为1级或2级。

表1 ENSURE研究中厄洛替尼组发生率较化疗组高(≥3%)且发生率≥10%的不良事件

 

厄洛替尼组 N = 110

化疗组 N = 104

MedDRA

首选术语

NCI-CTC分级

NCI-CTC分级

所有分级%

3级%

4级%

所有分级%

3级%

4级%

皮疹

67.3

6.4

0

10.6

1.0

0

腹泻

40.9

1.8

0

9.6

1.0

0

甲沟炎

10.9

0.9

0

0

0

0

 

厄洛替尼组(至少2例患者)中最常见严重不良事件(SAE)为呼吸困难(3例患者;2.7%)、胸腔积液、上消化道出血和骨痛(各有2例患者[1.8%]发生)。

另一项在中国23个中心进行的随机、对照、开放性的III期试验(MO20981,OPTIMAL)中,在不可切除的ⅢB期(T4胸水)或Ⅳ期、伴有EGFR突变的NSCLC初治患者中比较厄洛替尼单药与吉西他滨+卡铂联合化疗的疗效。对83例接受厄洛替尼治疗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与厄洛替尼的已知安全性特征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该研究中厄洛替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0%(73/83),化疗组为98.6%(71/72)。 其中厄罗替尼组绝大部分为1~2级不良反应,3~4级的不良反应少,占12.0%(10/83),其中皮疹2例(占2.4%),其他包括肝功能检查异常(ALT/AST升高,肝酶增加,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腹泻,血尿和口腔溃疡各1例(各占1.2%)。化疗组3~4级的不良反应占65.3%(47/72),最常见的为实验室检查异常,如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计数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和血红蛋白减低(11.1~41.7%)。

厄洛替尼组严重不良反应2例(2.4%),均为肝功能异常。吉西他滨+卡铂组严重不良反应有10例(13.9%),分别为血小板下降7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死亡和肝功能异常各1例。

NSCLC维持治疗

两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BO18192(SATURN)和BO25460(IUNO)中,共1532例复发或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一线标准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后接受厄洛替尼150mg每天一次或安慰剂治疗,持续直至出现疾病进展、不可接受的毒性或死亡事件为止。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厄洛替尼治疗组报告的最频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见表2.)。在任一研究中均未观察到4级的皮疹或腹泻。在研究BO18192中,因为皮疹和腹泻导致厄洛替尼停药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1% 和<1%,而在研究BO25460中,没有患者因皮疹或腹泻而中止治疗。在研究BO18192中,因为皮疹和腹泻需要进行剂量调整(中断或减量)的患者百分比8.3%和3%,在研究BO25460中,这一比例分别为5.6%和2.8%。

表2    研究BO18192(SATURN)和BO25460(IUNO)研究中最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列表

 

BO18192(SATURN)*

BO25460(IUNO)*

MedDRA
首选术语

厄洛替尼

n=433

安慰剂

n=445

厄洛替尼

n=322

安慰剂

n=319

%

%

%

%

皮疹,任何级别

49.2

5.8

39.4

10.0

    3级

6.0

0

5.0

1.6

腹泻,任何级别

20.3

4.5

24.2

4.4

    3级

1.8

0

2.5

0.3

*安全性分析人群

在维持治疗研究中,接受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出现了肝功能检查异常(包括ALT、AST和胆红素升高)。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治疗患者发生2级(>2.5 – 5.0 x ULN) ALT升高的患者分别占2%和1%,3级(>5.0 – 20.0 x ULN) ALT升高的患者分别占1%和0%。厄洛替尼治疗组出现2级(>1.5-3.0 x ULN)和3级 (>3.0-10.0 x ULN)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分别占4%和<1%,与之相比,这两事件在安慰剂组均<1%。若肝功能出现严重变化,则应中断或停止厄洛替尼给药(参见【用法用量】)。

NSCLC二/三线治疗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BR.21)中,731例既往至少一个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接受每日一次口服厄洛替尼150mg或者安慰剂治疗,直到疾病进展或有不能接受的毒性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任何级别,分别为75%和54 %)。程度多为1级或2级,无需干预即可获得控制。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3/4级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9%和6%。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因皮疹或腹泻而终止试验的比例均为1%。分别有6%和1%的患者因皮疹和腹泻需要减量。BR.21研究中出现皮疹的中位时间为8天,出现腹泻的中位时间为12天。

表3 BR.21研究中厄洛替尼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5%)且发生率≥10%的不良反应

 

厄洛替尼150mg N=485

安慰剂组 N=242

药物不良反应

NCI-CTC分级

NCI-CTC分级

所有分级%

3%

4%

所有分级%

3%

4%

皮疹*

75

8

<1

17

0

0

腹泻

55

6

<1

18

<1

0

厌食

52

8

1

38

5

<1

疲乏

52

14

4

45

16

4

呼吸困难

41

17

11

35

15

11

恶心

33

3

0

24

2

0

感染

24

4

0

15

2

0

口腔粘膜炎

17

<1

0

3

0

0

瘙痒

13

<1

0

5

0

0

皮肤干燥

12

0

0

4

0

0

结膜炎

12

<1

0

2

<1

0

干燥性角膜结膜炎

12

0

0

3

0

0

*皮疹为复合术语,包括皮疹,掌跖红肿疼痛综合征,痤疮,皮肤疾病,色素沉着疾病,红疹,皮肤溃疡,剥脱性皮炎,丘疹,皮肤脱屑。

厄洛替尼150mg单药治疗的NSCLC患者中可观察到肝功能检查异常(包括ALT、AST和胆红素升高)。升高主要为一过性或与肝脏转移有关。厄洛替尼和安慰剂治疗患者出现2级ALT升高(>2.5-5.0倍正常上限)分别为4%和<1%。厄洛替尼治疗患者中未出现3级ALT升高(>5.0-20.0倍正常上限)。肝功能异常严重时要考虑剂量减量或暂停治疗(参见【用法用量】剂量调整)。

在一项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晚期NSCLC的单组、非对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TRUST)的中期分析中,总结了6578例患者的安全性数据,结果没有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厄洛替尼治疗相关的皮疹发生率为71%,其中3/4级皮疹为12%。厄洛替尼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有5%的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提前终止厄洛替尼治疗;在509例入选的中国患者中,皮疹发生率为84%,3/4级皮疹的发生率为4%。仅3例(<1%)患者出现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6例(1%)患者因不良反应提前了终止厄洛替尼治疗。

胰腺癌-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化疗

一项对照临床试验(PA.3)中,569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或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厄洛替尼 (100 mg 或 150 mg) 或安慰剂联合吉西他滨IV(1000 mg/m2,周期1——第1, 8, 15, 22, 29, 36和43天给药,8周为一周期;周期2及以后周期中,第 1, 8和15天给药,4周为一周期)。厄洛替尼每日口服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的毒性。主要终点是生存期,次要终点是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缓解时间也予以观察。共285例患者接受厄洛替尼联合吉西他滨治疗(261例患者在100mg组,24例患者在150mg组),284例患者接受吉西他滨加安慰剂治疗(260例患者在100mg组,24例患者在150mg组)。接受150mg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过少,不足以得出任何结论。

接受100mg厄洛替尼+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乏力、皮疹、恶心、食欲不振和腹泻。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治疗组中,接受治疗患者3/4级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各为5%,中位发生时间分别为10天和15天,各导致2%的患者进行减量治疗,不超过1%的患者停药。

150mg组(23例)中特定的一些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的发生率更高,以至减量或者停药更加频繁。

表4 列出了胰腺癌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中,不考虑因果关系,100mg厄洛替尼+吉西他滨治疗组患者中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5%)且发生率≥10%不良反应,按照NCI-CTC进行分级。

表4 PA.3研究中厄洛替尼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5%)且发生率≥10%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厄洛替尼+吉西他滨

1000 mg/m2 IV

N=259

安慰剂+吉西他滨

1000 mg/m2 IV

N=256

 

任何分级

3级

4级

任何分级

3级

4级

 

%

%

%

%

%

%

皮疹

70

5

0

30

1

0

腹泻

48

5

<1

36

2

0

体重减轻

39

2

0

29

<1

0

感染*

39

13

3

30

9

2

发热

36

3

0

30

4

0

口腔黏膜炎

22

<1

0

12

0

0

抑郁

19

2

0

14

<1

0

咳嗽

16

0

0

11

0

0

头痛

15

<1

0

10

0

0

* 感染为复合术语,包括未具体指明致病原的感染和细菌性感染(包括衣原体、立克次体、分枝杆菌和支原体)、寄生虫(包括蠕虫、外寄生和原生动物)、病毒和真菌感染性疾病。

† 皮疹为复合术语,包括皮疹、掌跖红肿疼痛综合征、色素沉着疾病、痤疮样皮炎、毛囊炎、光过敏反应、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荨麻疹、红疹、皮肤疾病、皮肤溃疡。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10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3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级或4级血栓事件,包括深静脉血栓的总体发生率在两个治疗组中类似: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为11%,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为9%。

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与安慰剂+吉西他滨组相比,3级或4级血液学实验室毒性未见差异。

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发生率在5%以下的严重不良反应(≥ NCI-CTC 3级)包括昏厥、心律不齐、肠梗阻、胰腺炎、溶血性贫血包括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心肌梗塞/心肌缺血、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以及肾功能不全(见【注意事项】警告)。

接受厄洛替尼+吉西他滨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中观察到肝功能检查异常(包括ALT、AST和胆红素升高)。表5中列出了发生的NCI-CTC最严重级别的肝功能异常。如果肝功能变化严重的话,应该考虑减少厄洛替尼的用量或者停药(见【用法用量】剂量调整部分)。

表5 胰腺癌患者的肝功能检查异常(最严重NCI-CTC分级):100mg组

 

厄洛替尼 + 吉西他滨

1000 mg/m2 IV

N=259

安慰剂 + 吉西他滨

1000 mg/m2IV

N=256

 

NCI CTC 分级

NCI CTC 分级

 

2级

3级

4级

2级

3级

4级

胆红素

17%

10%

<1%

11%

10%

3%

ALT

31%

13%

<1%

22%

9%

0%

AST

24%

10%

<1%

19%

9%

0%

 

其他的观察资料(基于所有的临床研究数据)

以下的不良反应是在接受厄洛替尼 150mg单药治疗或者厄洛替尼100mg或150mg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的。

十分常见的不良反应见表1、表2、表3和表4,其他频率的不良反应分类总结如下。

胃肠道异常:

厄洛替尼治疗组有胃肠道穿孔报告,但偶见(少于1%),部分病例产生致命的后果(见【注意事项】)。

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道常见(包括部分死亡病例),一些与同时服用华法林有关(参见【注意事项】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和出血可能部分),另一些患者同时服用了NSAIDs。这些报道包括消化器官溃疡出血(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呕血、便血、黑粪症以及可能的结肠炎出血(见【注意事项】)。

肾功能异常

有报告急性肾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包括死亡,伴有或不伴有低血钾症(见【注意事项】)。

肝功能异常

厄洛替尼的临床试验中常见肝功能检查异常(包括ALT、AST、胆红素升高),联合化疗的PA3研究中十分常见。大部分为轻到中度,呈一过性或与肝转移有关。厄洛替尼使用期间报告了肝功能衰竭(包括死亡)的罕见病例。混杂因素包括先前存在的肝脏疾病或合用肝毒性药物。

眼疾

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有十分罕见的角膜溃疡或穿孔的报告。

角膜炎和结膜炎在厄洛替尼治疗中常见。睫毛生长异常包括:睫毛向内生长、过度生长和睫毛变粗等(见【注意事项】)。

呼吸道、胸部和纵隔异常

厄洛替尼治疗NSCLC和其他进展性实体瘤时,有报道患者发生严重的间质性肺病 (ILD样事件包括死亡)(见【注意事项】)。

鼻衄在NSCLC和胰腺癌试验中常见。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接受厄洛替尼治疗患者最常报告的不良反应为皮疹,一般表现为轻到中度的红斑和脓疱性丘疹,多发生或加重于身体阳光暴露部位。对于要暴露在阳光下的患者,建议穿上保护性的衣服,和/或使用防晒霜(例如含矿物质)。常见痤疮、痤疮样皮炎和毛囊炎,大部分为轻中度,非严重性。皮肤开裂报道常见,多不严重,大部分与皮疹和皮肤干燥有关。其它轻度的皮肤反应如色素沉着也有观察到,但偶见(少于1%)。

已有大疱性,水泡性和剥脱性皮肤改变的报告,包括非常罕见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有些情况下是致命的(见【注意事项】)。

临床试验中有报道其它头发和指甲变化,通常不严重,例如,常见甲沟炎,偶见多毛症 、睫毛/眉毛变化以及脆甲和松甲。

总体上,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与吉西他滨联合使用,厄洛替尼的安全性在女性与男性之间以及年轻人与65岁以上老年人之间无显著差别,在白种人和亚洲患者之间也无差别(参见【注意事项】和【老年用药】)。

上市后经验

在厄洛替尼上市后观察到以下不良反应。因为这些不良反应来自不确定的样本量的自发报告,故不能可靠的估计其发生频率和药物的因果关系。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头发和指甲变化,通常不严重,上市后监测中偶有报告,例如,多毛症、睫毛/眉毛变化、甲沟炎以及脆甲和松甲。

大疱、起泡、表皮剥落等皮肤情况也有报告,提示Stevens-Johnson综合症/表皮坏死性松解。

胃肠道异常

胃肠穿孔

肝脏异常

在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的患者中有报告肝衰竭。

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异常

与他汀类药物治疗联用时发生肌病,包括横纹肌溶解症。

眼科异常

在上市后的监测中有葡萄膜炎的报告。

【禁忌】

对本品及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本品必须在有此类药物使用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当考虑本品用于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时,建议对所有患者的EGFR突变进行评估,应选用经过良好验证的可靠方法,以避免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检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肿瘤具有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之外其他EGFR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中,尚未评价厄洛替尼作为一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见【临床试验】)。

警告

肺毒性

在NSCLC或其它实体瘤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偶有报道严重间质性肺病样事件,包括致命的情况。在厄洛替尼单药治疗NSCLC试验中(参见【临床试验】),维持治疗研究中间质性肺病样事件在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发生率分别为0.7%0%,二/三线治疗研究中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发生率(0.8%)在厄洛替尼组和安慰剂组一样。NSCLC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厄洛替尼组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发生率为0.9%,对照组为0.4%。在治疗胰腺癌试验中-联合吉西他滨(参见【临床试验】),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发生率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为2.5%,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为0.4%。

怀疑为间质性肺病样事件的患者的诊断报告包括肺炎、放射性肺炎、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浸润和肺泡炎。症状在服用厄洛替尼后5天至9个月(中位时间39天)出现。大多数病例合并有其它引起间质性肺病的因素,如同时或既往的化疗、既往放疗、之前存在的肺实质病变、转移性肺疾病或肺部感染。

一旦出现新的急性发作或进行性的不能解释的肺部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和发热时,在诊断评价时要暂时停止厄洛替尼治疗。一旦确诊是ILD(间质性肺病),则应停止厄洛替尼治疗,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参见【不良反应】和【用法用量】)。

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和肾衰

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腹泻,中度或重度腹泻应给予洛哌丁胺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减量。对严重或持续的脱水相关腹泻、恶心、厌食或者呕吐,患者需停药并对脱水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见【不良反应】)。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有肝肾综合症、急性肾衰(包括死亡)和肾功能不全报告。有些由基线肝损伤引起,有些与腹泻、呕吐和/或厌食症引起的脱水或联合化疗有关。

罕有低钾血症和肾衰竭(包括致命的情况)报道,一些报道继发于腹泻、呕吐和/或厌食导致的脱水,也有些报道有合并化疗药物。

在3项单药治疗肺癌研究中,厄洛替尼组重度肾损害的总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0.8%。在胰腺癌研究中,厄洛替尼加吉西他滨组肾损害的发病率为1.4%,对照组为0.4%。在出现重度肾损害患者中暂停服用厄洛替尼直至肾毒性消退。

对发生严重性腹泻或持续性腹泻、甚至脱水的患者,特别是存在高危险因素的患者群(例如接受同步化疗、有其它症状或疾病、或有包括年龄偏大等其它基础因素的患者群),应中断厄洛替尼治疗,并采取适当措施对患者进行静脉补液。对脱水患者应在补液的同时进行肾功能及血电解质包括血钾的监测,建议定期监测有脱水风险患者的肾功能和血清电解质(见【不良反应】)。

心肌梗塞/心肌缺血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6例患者(发生率2.3%)发生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其中1例患者由于心肌梗塞死亡。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3例患者发生心肌梗塞(发生率1.2%),其中1例由于心肌梗塞死亡。

脑血管意外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6例患者(发生率2.3%)发生脑血管意外,其中出血1次,是唯一的致命事件。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没有脑血管意外。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在胰腺癌临床试验中,在厄洛替尼/吉西他滨组中2例患者(发生率0.8%)发生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两位患者均为同时使用了厄洛替尼和吉西他滨。相比之下,在安慰剂/吉西他滨组中没有发生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微血管溶血性贫血。

肝炎、肝衰竭

厄洛替尼使用期间报告了肝功能衰竭(包括死亡)的罕见病例。混杂因素包括既往肝脏疾病或合用肝毒性药物。因此,这类患者应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出现严重肝功能异常者应停止服用厄洛替尼。在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持续加重时,应考虑中断和/或降低剂量同时增加肝功能检查监测频率。治疗前检查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总胆红素>3 × ULN和/或转氨酶>5 × ULN ,则应中断或停止使用厄洛替尼(参见【不良反应】和【用法用量】)。

肝功能异常和肝损伤患者

离体和在体实验均证明厄洛替尼主要在肝脏清除。因此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厄洛替尼的暴露量增加(参见【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肝脏功能异常患者和【用法用量】剂量调整)。

在中度肝损伤(Child-Pugh B)患者(与显著肝肿瘤负荷有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15例患者中有10例在治疗期间或厄洛替尼末次给药30天内死亡。1例患者死于肝肾综合征,1例患者死于快速进展的肝功能衰竭,其余8例死于进展性疾病。10例死亡患者中有8例基线总胆红素> 3 × ULN,这表明患有重度肝损伤,因此总胆红素> 3 × ULN的患者应慎用厄洛替尼。在厄洛替尼治疗期间应对肝损伤(总胆红素> ULN或Child-Pugh A, B和C)患者进行密切监测。治疗前检查异常的情况下,若肝功能出现重度变化,总胆红素翻倍和/或转氨酶升高三倍,则应中断或停止使用厄洛替尼(参见【用法用量】)。

胃肠道穿孔

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出现胃肠道穿孔的风险增加,但不常见(部分病例发生致命的后果)。同时合并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皮质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或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或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憩室疾病病史的患者风险更高。出现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应永久停用厄洛替尼(见【不良反应】)。

大疱性或剥脱性皮肤改变

有报道大疱性,水泡性和剥脱性皮肤症状,包括非常罕见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有些情况下是致命的(见【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严重的大疱性,水泡性和剥脱性皮肤症状,应中断或停用厄洛替尼。

眼部疾病

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有非常罕见的角膜穿孔或角膜溃疡的报道。还观察到的其他眼部异常包括异常睫毛生长、干燥性角膜结膜炎或疱疹性角膜炎,这些也是发生角膜穿孔/溃疡的危险因子。如患者出现急性眼科异常或加重例如眼睛疼痛,应中断或停用厄洛替尼 (见【不良反应】)。

相互作用

厄洛替尼可能存在有临床意义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见【药物相互作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升高和出血可能

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报道表明,与香豆素类抗凝药包括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升高和出血事件增加,部分病例产生致命后果。应对使用香豆素类抗凝药的患者的凝血时间和INR变化进行定期监测。

该片剂中含有乳糖,因此患有罕见遗传病半乳糖不耐受、Lapp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不应使用本品。

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

厄洛替尼对驾驶和机器操作能力没有或几乎没有影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尚未在妊娠妇女中进行厄洛替尼的充分的、对照性研究。在器官形成期,当家兔血浆中厄洛替尼药物浓度达到每日150mg给药时人血浆浓度的3倍时出现母体毒性导致胚胎/胎儿死亡和流产。雌性大鼠在交配前到妊娠第一周接受相当于150mg临床剂量的0.3或0.7倍剂量(根据mg/m2计算)的厄洛替尼可以引起早期吸收而导致成活胎儿数量下降。对人类的潜在危险性未知。生育期妇女服用厄洛替尼期间应避免妊娠。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完成后至少2周应充分避孕。只有认为母亲的受益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妊娠女性才能继续治疗。如果妊娠期间使用厄洛替尼,患者应了解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和可能导致流产。

尚不清楚人乳汁中是否分泌有厄洛替尼。尚未进行评估厄洛替尼对产奶量影响或是否存在于乳汁中的研究。由于许多药物可分泌到人乳汁中而且厄洛替尼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尚不明确,因此不建议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母亲在用药期间以及末次给药后至少2周内进行哺乳。

【儿童用药】

未在18岁以下患者中确立厄洛替尼获批适应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老年用药】

NSCLC维持治疗

参加随机NSCLC维持治疗试验的所有患者中,约66%的患者小于65岁,34%的患者等于或大于65岁。65岁以下患者总生存期的风险比为0.78(95% CI: 0.65, 0.95),65岁或以上患者总生存期的风险比为0.88(95% CI: 0.68, 1.15)。

NSCLC二/三线治疗

参加NSCLC随机试验的总人群中,62%的患者小于65岁,而38%的患者为65岁以上。在两个年龄组中都可获得生存受益(参见【临床试验】)。

【药物相互作用】

仅在成人中进行了相互作用研究。

体外研究发现,厄洛替尼是CYP1A1的强效抑制剂、CYP3A4和CYP2C8的中度抑制剂、UGT1A1诱导的葡萄苷酸化的强抑制剂。

由于CYP1A1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十分有限,无从获得CYP 1Al强抑制剂的生理学相关性。

对葡萄苷酸化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与一些仅能通过该途径清除的UGT1Al底物类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对于UGT1A1表达水平较低或患有遗传葡萄苷酸化疾病(如Gilbert疾病)的患者,其血清胆红素浓度可能升高,必须慎用。

厄洛替尼经肝脏代谢,主要通过CYP3A4,少量通过CYP1A2和肺同工酶CYP1A1。任何通过这些酶代谢的药物或者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均有可能与厄洛替尼发生相互作用。

CYP3A4强抑制剂可以降低厄洛替尼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与单独使用厄洛替尼相比,酮康唑(200mg每天2次服用5天)通过抑制CYP3A4代谢活性导致厄洛替尼的AUC增加(平均AUC增加86%),Cmax增加69%。厄洛替尼与CYP3A4 和CYP1A2抑制剂环丙沙星合用时,厄洛替尼的AUC及Cmax 分别增加39%和17%,活性代谢产物的AUC和Cmax分别约增加了60%和48%,目前还未明确该暴露增加的临床相关性。厄洛替尼慎与环丙沙星或强效CYP1A2抑制剂(如氟伏沙明)联用。因此,厄洛替尼与CYP3A4强抑制剂或结合的CYP3A4 /CYP1A2抑制剂合用时应注意,一旦发现毒性作用,应当降低厄洛替尼剂量。

CYP3A4强诱导剂可提高厄洛替尼的代谢,显著降低厄洛替尼的血药浓度。与单独使用厄洛替尼相比,给予150mg厄洛替尼后,利福平(600mg每天1次服用7天)通过诱导CYP3A4代谢活性导致厄洛替尼的平均AUC降低69%。

若治疗前已使用或治疗中并用利福平,单剂给药450 mg后厄洛替尼的平均AUC是未经利福平治疗时单剂给药150 mg厄洛替尼后的57.5%。如可能,应选择其他不具强CYP3A4诱导性的药物治疗。对于需要采用厄洛替尼 + 强CYP3A4诱导剂(如利福平)治疗的患者,应在密切监控药物安全性情况下(见【注意事项】)考虑将剂量增至300 mg,如能良好耐受2周以上,可考虑将剂量进一步增至450 mg,同时密切监控药物安全性。此条件下未对更高的剂量进行研究。在与其它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巴比妥类或圣约翰草(St. Johns Wort)合用时,暴露量可能也会降低,厄洛替尼与这些活性药物合用时应特别小心。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其它无强效CYP3A4诱导活性的治疗药物。

厄洛替尼预治疗或合用对典型的CYP3A4底物咪达唑仑和红霉素的清除率没有影响。因此,与其他CYP3A4底物清除间的显著相互作用也不可能发生。咪达唑仑口服利用度似乎降低了24%,但这并非CYP3A4活性的影响所致。在另一项临床试验中,厄洛替尼与CYP3A4/2C8底物紫杉醇合用,对其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因此与其它CYP3A4底物的清除可能也无显著相互作用。

厄洛替尼的溶解度与pH值相关。pH值升高时,厄洛替尼的溶解度降低。改变上消化道pH值的药物可能会改变厄洛替尼的溶解度,进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厄洛替尼与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合用,厄洛替尼的AUC和Cmax分别降低了46%和61%。Tmax或半衰期无变化。厄洛替尼与300mg H2受体阻断药雷尼替丁合用时,厄洛替尼的AUC和Cmax分别降低33%和54%。因此,可能的情况下应当避免厄洛替尼与减少胃酸产生的药物合用。在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增加厄洛替尼的剂量不太可能补偿暴露量的减少。然而,厄洛替尼与雷尼替丁间隔给药时(雷尼替丁150mg每日两次,给药前2小时或给药后10小时给予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的AUC和Cmax分别只减少15%和17%。如果患者需要接受此类药物治疗,H2受体阻断药如雷尼替丁应当考虑并采取间隔给药。须在H2受体阻断药给药前2小时或给药后10小时给予厄洛替尼。

厄洛替尼为P-糖蛋白活性底物转运体的底物,与Pgp抑制剂(如环孢菌素和维拉帕米)合用可能会改变厄洛替尼的分布和/或消除,目前尚不清楚该相互作用结果对毒性(如CNS)的影响,所以在此情况下应慎用。

厄洛替尼会增加铂浓度。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厄洛替尼与卡铂和紫杉醇合并用药使总铂AUC0-48增加了10.6%。虽然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但认为该差异程度不具有临床相关性。在临床实践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其它导致卡铂暴露量增加的共同因素,如肾损伤。卡铂和紫杉醇对厄洛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卡培他滨可能会增加厄洛替尼的浓度。厄洛替尼与卡培他滨合用时,与另外一项厄洛替尼单药研究中的数据相比,厄洛替尼AUC出现统计学显著增加,Cmax值也出现临界意义的增加。厄洛替尼对卡培他滨的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本品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病包括罕见的横纹肌溶解症的发生率。

已知吸烟会诱导CYP1A1和CYP1A2,导致厄洛替尼暴露量减少50-60%,建议吸烟者戒烟(见【用法用量】和【药代动力学】特殊人群)。

【药物过量】

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口服剂量1000mg和癌症患者每周单次口服1600mg能够耐受。健康受试者每天两次200mg剂量仅数天的耐受性很差。根据这些试验的资料,超过每天150mg的推荐剂量时可能发生不能接受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和肝脏转氨酶升高,见【用法用量】)。怀疑过量时应停止厄洛替尼和给予对症治疗。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厄洛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I(也称为HER1)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可有效抑制细胞内的EGFR磷酸化,EGFR通常表达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表面。在非临床模型中,抑制EGFR 磷酸化可引起细胞生长停滞和/或细胞死亡。厄洛替尼与19号外显子缺失或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的EGFR的结合力高于野生型受体。EGFR突变可导致抗细胞凋亡和增殖信号传导通路的结构激活,厄洛替尼在EGFR敏感突变阳性肿瘤中有效阻断EGFR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作用主要是由厄洛替尼与EGFR突变激酶结构域中ATP结合位点发生紧密结合所致。由于下游信号通路阻断,因此细胞增殖发生中止,并通过内在的细胞凋亡途径诱导细胞死亡。在表达EGFR突变的小鼠模型中观察到了肿瘤消退现象。

毒理研究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显示,至少在一种动物种属中出现了角膜病变(萎缩、溃疡),皮肤病变(滤泡变性、炎症、变红和脱毛),卵巢萎缩,肝组织坏死,肾乳头坏死和肾小管扩张和胃肠道反应(延迟的胃排空和腹泻)。红细胞参数下降,白细胞参数(主要为嗜中性粒细胞)增加。出现了用药相关的ALT、AST和胆红素升高。上述反应均发生在远低于临床药物暴露水平。

厄洛替尼在UV照射下可见轻微光毒性。

遗传毒性

厄洛替尼Ames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哺乳细胞突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生殖毒性

厄洛替尼对雌雄大鼠生育力未见损伤。

兔器官形成期给予厄洛替尼,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大约临床推荐剂量(150mg/d的AUC)血浆药物浓度3倍时,可引起母体毒性,导致胚胎/胎仔死亡和流产。兔和大鼠器官形成期给药,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剂量下暴露量时,未增加胚胎/胎仔死亡和流产。雌性大鼠从交配前至妊娠第一周给予30mg/m2/d或60mg/m2/d的厄洛替尼(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的0.3或0.7倍)可引起早期吸收胎而导致成活胎仔数量下降。

根据厄洛替尼的作用机制认为其具有潜在的致畸性。器官形成期,给予兔最高至600mg/m2/d的厄洛替尼(血浆药物浓度约为临床推荐剂量150mg/d血浆药物浓度的3倍)和大鼠最高至60mg/m2/d的厄洛替尼(按体表面积折算,约为临床推荐剂量150mg/d的0.7倍),未见致畸性。

致癌性

在小鼠和大鼠两年致癌性试验,小鼠经口予厄洛替尼最高至60mg/kg/d(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剂量150mg/d暴露量的10倍);雄性大鼠经口给予厄洛替尼最高至10mg/kg/d(暴露量约为临床推荐剂量下暴露量的2倍),雌性大鼠经口给予厄洛替尼最高至5mg/kg/d(暴露量略低于临床推荐剂量下暴露量),结果未见致癌性。

【药代动力学】

尚缺乏在中国人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数据。以下资料来自国外临床研究。

吸收和分布

厄洛替尼口服150mg剂量时厄洛替尼的生物利用度大约为60%,用药后4小时达到血浆峰浓度。食物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达到几乎100%。吸收后大约93%厄洛替尼与白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AAG)结合。厄洛替尼的表观分布容积为232升。一项研究考察了厄洛替尼在人体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情况,4名患者(3 例NSCLC, 1 例喉癌)接受厄洛替尼150 mg每天一次口服,在治疗第9天手术切除肿瘤样本显示肿瘤组织中厄洛替尼浓度平均为 1,185 ng/g 组织。相当于稳态峰浓度的63%(5-161%)的总体平均值。肿瘤组织中主要活性代谢物平均浓度为160 ng/g 组织,相当于稳态血浆峰浓度的113%(88-130%)的总体平均值。血浆蛋白结合近95%。厄洛替尼与血清肌酐和alpha-1酸性糖蛋白(AAG)结合。

代谢和清除

体外细胞色素酶P450分析表明厄洛替尼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少量通过CYP1A2和肝外同工酶CYP1A1代谢。肝外代谢包括小肠内CYP3A4代谢、肺内CYP1A1代谢以及肿瘤组织内1B1代谢,可能对厄洛替尼的代谢清除有一定作用。

已经证实的3种代谢途径有:1)单侧链或双侧链的O-脱甲基化,再进一步氧化成羧酸;2)乙炔基的氧化,再进一步水解成芳香羧酸;3)苯乙炔基的芳香环羟化。厄洛替尼两个侧链中的任一个经O-脱甲基后产生了主要代谢产物OSI-420和OSI-413,在非临床体外测定与体内肿瘤模型中,显示这两个代谢产物的效价与厄洛替尼相当, 其在血浆中的水平<10 %的厄洛替尼,但药代动力学特征与厄洛替尼相似。

口服100mg剂量后,可以回收到91%的药物,其中在粪便中为83%(原形药占给予剂量1%),尿液中为8%(原形药占给予剂量0.3%)。

591例服用单剂厄洛替尼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中位半衰期为36.2小时。因此达到稳态血浆浓度需要7-8天。清除率与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吸烟者厄洛替尼的清除率增高24%。

在291例NSCLC患者中进行了一项补充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厄洛替尼单药用于维持治疗。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患者人群中影响厄洛替尼清除率的协变量与先前的单药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相似,未发现新的协变量效应。

另外一项204例接受厄洛替尼+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的胰腺癌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胰腺癌试验中影响厄洛替尼清除率的因素与先前单药的药代动力学分析类似。没有观察到新的影响因素。与吉西他滨联合用药对厄洛替尼的血浆清除率无影响。

特殊人群

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预测的表观清除率与患者年龄、体重、性别和种族之间不存在临床意义的关系。与厄洛替尼药代动力学相关的患者因素有血清总胆红素、AAG和当前吸烟状况,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和AAG浓度的增加与厄洛替尼清除率的下降有关,这些差异的临床相关性尚不清楚。

尚未对儿童和老年患者进行专门研究。

肝功能异常患者

厄洛替尼主要在肝脏清除。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Child-Pugh分级7-9)与肝功能正常患者的厄洛替尼暴露量类似,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患者。在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分级 7-9)的实体瘤患者中,厄洛替尼AUC 0-t和Cmax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27000 ng•h/mL和805 ng/mL,与之相比,在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患者)中,这两个值分别为29300 ng•h/mL和1090 ng/mL。虽然在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中Cmax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不认为该差异具有临床显著意义。目前尚无有关重度肝功能损伤对厄洛替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的数据。在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中发现,总胆红素血清浓度的增加与厄洛替尼清除率的速率变慢有关。

肾功能异常患者

单剂给药后尿中分泌少于9%。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未进行临床试验。

吸烟患者

不吸烟和正在吸烟的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吸烟会导致厄洛替尼清除增加、暴露减少。一项在不吸烟和当前吸烟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每日口服厄洛替尼150mg药代动力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非吸烟者Cmax几何平均数为1056 ng/mL,吸烟者为689 ng/mL,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平均比值为65.2%(95% CI: 44.3-95.9, p=0.031)。非吸烟者AUC0-inf几何平均数为18726 ng•h/mL,吸烟者为6718 ng•h/mL,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平均比值为35.9%(95% CI: 23.7-54.3, p<0.0001)。非吸烟者C24h几何平均数为288 ng/mL,吸烟者为34.8 ng/mL,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的平均比值为12.1%(95% CI: 4.82-30.2, p=0.0001)(吸烟组和从不吸烟/既往吸烟组各16位受试者)。正在吸烟者暴露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对肺CYP1A1和肝脏CYP1A2的诱导作用。

关键III期NSCLC临床试验(BR.21)中,正在吸烟者的厄洛替尼稳态血浆谷浓度为0.65 µg/mL(n=16),约为既往吸烟者或从不吸烟者的1/2(1.28 µg/mL,n=108),厄洛替尼表观血浆清除率增加24%。

正在吸烟的NSCLC患者的I期剂量爬坡研究中,稳态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厄洛替尼从150mg增加到最大耐受剂量300mg过程中,厄洛替尼暴露量随剂量成比例增加。300mg剂量水平下,正在吸烟患者的稳态血浆谷浓度为1.22 µg/mL(n=17)(见【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厄洛替尼主要通过CYP3A4代谢,因此推测CYP3A4的抑制剂会使其暴露增加。与CYP3A4的强抑制剂酮康唑联合使用时厄洛替尼的AUC提高了2/3(见【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中的剂量调整部分)。

治疗前使用或者同时使用CYP3A4诱导剂利福平可以使厄洛替尼的清除提高3倍,同时使厄洛替尼 的AUC下降2/3(见【药物相互作用】和【用法用量】中的剂量调整部分)。

在一项Ib期临床试验中,吉西他滨和厄洛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发生显著的相互影响。

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阿片类药物可使厄洛替尼暴露量约增加11%

【贮藏】 密封、室温保存。

【包装】 铝塑包装,7片/板,2板/盒。

【有效期】 12个月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上海创诺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沪南公路9125号

邮政编码:201300

电话号码:86-21-51323308

传真号码:86-21-58003453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网 址:www.acebrigh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