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复查时,需要做哪些检查?

肝癌术后的复发转移率较高,这也是导致肝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肝癌患者不论是根治性手术后,还是介入或者化疗后,一定需要定期检查。

肝癌患者复查的主要内容

通常,肝癌患者术后 1~2 年内应 2~3 个月复查一次,3 年内应 3~6 个月复查一次,3 年以上应半年复查一次,至少在 5 年内都要定期复查。

复查项目包括甲胎蛋白 (alpha fetoprotein, AFP)、凝血功能、彩超、肝功能、血常规、HBV-DNA 等。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增强 CT 或 MRI 检查。

甲胎蛋白

60%~70% 的肝癌患者会出现血液 AFP 升高(正常值 0~20ng/ml),AFP 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标记物。

一般在肝肿瘤手术切除后,血液中 AFP 会逐渐降低,降至正常水平。术后一旦出现复发,部分患者血液 AFP 又会升高。

因此,定期检测血液 AFP,有助于肝癌术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如甲胎蛋白升高,则提示可能存在肝癌术后复发。

彩超

彩超常被用于肝癌患者术后的定期复查,一般能探测出直径 2cm 左右的肿瘤病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彩超具有易操作、无创和价廉等优点。

手术后的肝癌患者应定期检查彩超,以发现肝癌的复发。如果彩超提示肝癌复发,则需尽快行增强 MRI、CT 等检查,来明确是否复发或转移。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测有助于了解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情况,对指导患者术后治疗、预测预后等具有重要价值。

血清胆红素、白蛋白是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的主要指标,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术后肝功能状况。

肝炎病毒学检查

临床上肝癌患者大多伴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部分患者会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需要定期进行肝炎病毒学检查,观察病毒活动情况,来间接预防癌症复发。

HBV-DNA 是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感染的直接证据。肝癌患者术后 HBV-DNA 升高是导致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因此,术后需定期(每半年一次)检测 HBV-DNA。如发现 HBV-DNA 升高,需进一步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耐药。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了解肝癌术后肝脏的合成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及纤维蛋白原的降低,多为肝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损伤严重的表现,应尽早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血常规

肝癌患者应定期复查血常规,通过观察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

肝癌患者复查要避免的误区

很多患者对定期随访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 1:只随访肿瘤标志物,不用做影像检查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约有 30% 的肝癌患者 AFP 水平可以为正常。另外肿瘤存在异质性,部分患者手术前 AFP 明显升高,术后降至正常,但下一次复发时,AFP 可能正常。

因此定期随访检查时,必须将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否则可能延误病情。

误区 2:超过 3 年或 5 年后不需要再进行随访

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如果超过 3 年或者 5 年后(肿瘤未出现复发),就不定期随访,或者一年仅随访一次,也可能会延误病情。

患者一定要坚持规律随访,随访间隔不要超过 3 个月。

肝癌复发并不可怕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在复发灶比较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采用再次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的治疗方法,并获得远期的生存效果。

研究发现,如果复发后再接受手术切除或局部消融等根治性治疗,从复发的时间算起,5 年生存率仍能达到 30%~50%。

不过,复发治疗效果好的前提是早期发现术后复发,因此,术后的定期随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