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和蜘蛛痣是肝癌的信号吗?

什么是肝掌?

大拇指和小拇指根部的手掌部位可以看到有两块隆起的肌肉,称为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

如果大、小鱼际肌表面的皮肤出现片状充血或有红色的斑点、斑块,加压后褪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而掌心颜色正常,则称为“肝掌”。

什么是蜘蛛痣?

这是皮肤小动脉分支末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痣体有一个中心点,周围有呈放射状的小血管网,状如蜘蛛而得名“蜘蛛痣”。

用棉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放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解除压迫后又再次出现。其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 1.5 cm 以上,小的却如大头针帽,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

哪些人群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

肝掌和蜘蛛痣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体征之一。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时,肝功能发生损害,此时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下降,导致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刺激小动脉毛细血管充血、扩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肝掌和蜘蛛痣。

肝掌也可能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长期饮酒甚至健康人群。10%~15% 的正常人(如 6~10 岁儿童和年轻女性)会出现蜘蛛痣;孕妇更多见,约 40% 的健康孕妇有蜘蛛痣,多在分娩后 6 周内自行消退。

肝癌与肝掌和蜘蛛痣有何关联?

为什么有些原发性肝癌患者也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呢?

这是因为我国原发性肝癌大多是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很多肝癌患者身上出现的肝掌和蜘蛛痣,其实是由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造成的。

因此,肝掌和蜘蛛痣并不是肝癌的信号,但是要警惕是否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发生,并积极查找有关病因或诱因。

如果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则应该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以明确是否发生了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