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临床分期)及分子生物学改变,有计划和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多学科治疗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39]。目前多学科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放射介入、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光动力等)、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治疗区域肿瘤病灶能达到完全性灭活、微创伤性、患者耐受性好、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同一器官可反复多次进行等优势。
按照第7版的肺癌分期系统,Ⅰ期肺癌包括TNM的三种组合,均无淋巴结转移。其中ⅠA期的T1aN0M0病灶≤2cm;ⅠA期的T1bN0M0病灶>2,≤3cm;ⅠB期为T2aN0M0,病灶>3,≤5cm。Ⅱ期肺癌包括TNM的六种组合。有二种组合无淋巴结转移,其中,ⅡA期的T2bN0M0病灶>5,≤7cm;ⅡB期的T3N0M0病灶>7cm,或病灶已侵犯了胸壁、膈肌、隔神经、纵隔胸膜、心包等。有四种组合出现肺门淋巴结转移,但无纵隔淋巴结转移(N1),其中,ⅡA期的T1aN1M0病灶≤2cm;ⅡA期的T1bN1M0病灶>2,≤3cm;ⅡA期的T2aN1M0病灶>3,≤5cm;ⅡB期的T2bN1M0病灶>5,≤7cm。Ⅰ期和Ⅱ期肺癌,大多数患者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但对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射频消融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Ⅲ期肺癌为局部晚期,已有纵隔淋巴结(N2)或锁骨上淋巴结(N3)转移或侵犯纵隔等重要结构(T4)。Ⅲ期肺癌仅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切除,但即使进行手术治疗,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目前临床上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中,Ⅲ期肺癌占大多数。Ⅳ期肺癌已出现恶性胸腔积液、或恶性心包积液、或对侧肺转移或远处器官转移,射频消融虽然能起到减少肿瘤负荷或改善症状的作用,但总体疗效有限。
除Ⅰ期肺癌在原发病灶达到完全消融后可不选择其它辅助治疗外,其它各期的肺癌采用射频消融与化疗、放疗或分子靶向治疗联合或序贯治疗都比任何单一方法疗效提高。
肺部是多种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尤其是双肺转移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效果均不佳。射频消融由于治疗范围内不存在抗拒的肿瘤细胞,可以解决转移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问题;肺转移瘤外科手术创伤性较大,转移灶切除后很容易又出现新的病灶,射频消融创伤性小,可反复多次进行,又是它的另一优势。